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语文《木兰诗》

来源 :考试网 2017-05-17

  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木兰诗》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木兰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木兰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重点点拨: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词语)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人物赏析

  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②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③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2.品味语言

  ①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

  a.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拓展延伸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1.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2.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3.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五)小结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一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和通假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文言文中的“言”,其实指的就是古代语言知识。所以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知识使我们的基本目标。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体味任务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赏析本文详略的安排,体会作者用意及表达效果。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花木兰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称颂的女中豪杰,带领学生了解她替父从军的刚毅勇敢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和勤劳朴实和爱国精神,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初中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