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来源 :考试网 2019-04-23
中一、出题方向
数学学科的题目大多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各个学段都可能出现考题。小学三至六年级为出题范围 , 其中四年级和五年级重点考查。初高中各学段都可能出题,重点在一、二年级。
比如:小学数学教材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来准备。
二、数学面试试讲模板
(一)问好
各位考官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的试讲题目是 ,现在可以开始试讲了。
(二)开场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三)导入 (1—1.5 分钟 )
导入一般是生活例子、儿歌、游戏导入(小学多用)。 复习导入、知识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初高中多用)。
例如:
1.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2.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导入,这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3.统计类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
例如,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师:
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通过这样子的贴近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
4.数学广角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关植树问题》。
设计了一个游戏:我用手指示范,先伸出两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在伸出三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之后让学生自己伸出手指看一看,并且继续数下去,当学生数到到五个手指应该有四个间隔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间隔数,例如: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如果把每个手指头看做一棵树呢?又或者创设情境,例如,咱们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有哪些?(春节,国庆节,五一节)那大家五一劳动节都会做什么呢?等等通过这样子的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情境完成了这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导入。
(三)新授(6.5 分钟)
第一环节:初步感知(1.5 分钟)
开始讲述基础知识(设置一个问题)。知识点的基础讲解, 这里一般是顺着我们的引入来解决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这里是最基本的一个知识,比如小数的认识、什么是小数、什么叫做平方根、零点定理两个根在图形上的标识。)
例: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知识升华(3.5 分钟)
讲完这部分之后,老师给咱们大家出个题(设置一个易错的题目,引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个举手最高的学生,你来回答一下。
嗯,好,先请坐,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最终讲解正确答案。咱们做错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关于我们这部分知识大家还要注意的是……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有所拓展,引出特性、定理、规律等,在这里要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引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有两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是问题易错点,利用提问的机会来纠正易错点。同时注意点评方式并给予鼓励;一个是设置的问题应该是一些简单的你不用详细去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带而过。)
第三环节:活动设计(1.5 分钟)
刚才讲了这么多,咱们做一个游戏来练习一下。(这里可以用游戏、 分组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从而得到本堂课的难点。)
(四)巩固提高(1 分钟)
①给大家出一个题目测试一下,掌握得怎么样?或
②同学们,我们做一些题来巩固一下,这里的题目要涉及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以及 易错点。(没有代表性的题目在十分钟试讲里最好不要出)
(五)总结收获与作业(0.5 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 。(这里可以用教师提问的方法,学生通过回答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重难点。总结环节一定是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做概括性总结。)
本堂课作业是 ,希望大家这节课学有所获,同学们,下课。
(六)结束语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聆听!
小学数学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