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导航

某公司拟投资1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程

来源 :焚题库 2017-09-18

简答题 案例:新建成品油管道工程【素材】某公司拟投资1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800km,设计压力8MPa,管径采用iVca6oDB5K.png508mm。设计最大输量为700万t/a。项目共有支线6条,总长35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8座(包括1座分输阀室)。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 BhtcbZFfzk.png 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豫西黄土丘陵、黄淮平原、桐柏山一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A(部分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附近经过)。距站场距离100~300m附近有村庄8个。【问题】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3.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答: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项工程的环评重点为: (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本项工程对植被、动植物资源、土壤侵蚀、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保护对策与措施。 (2)沿线河流湖泊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对于管道沿线涉及的敏感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做好该生态敏感区域的现状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评价管道穿越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减缓和预防措施,使其影响为最小。 (3)运行期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及制订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管道破裂、油品泄漏对周围环境(土壤、植被、水体等)的影响、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评价重点区段为管线穿越的饮用水源。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答:(1)工程正常施工和运营环境下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因本项目而恶化,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穿越的大江、大中型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A、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基本农田、林地和8个村庄。 3.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答:(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 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 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 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遭受损失、林木被砍伐等。 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 (2)河流穿越。 ①采取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时,可能会污染水体或因弃土不当而堵塞河道。 ②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时,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 ③盾构形式穿越大江时将产生弃土和碎石。 (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 (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 (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 (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答:(1)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 (2)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 (3)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 (4)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5)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考点分析】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选取,应根据项目的排污情况、对生态的影响大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环境敏感程度来选定。一般情况下,管道输送项目的评价重点包括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期的风险评价。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包括"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要素不因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恶化"的环境功能区划保护要求。 3.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管道施工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管道施工(输油管线与输气管线类似)一般可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相应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其过程概述如下: (1)在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在完成管沟开挖、铁路、公路穿越、河流穿越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防腐,然后下到管沟内。 (2)建设工艺站场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 (3)以上建设完成以后,对管道进行试压,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生态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大量土地。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永久占用基本农田,必须遵守"占一补一""总量平衡"的原则。如果临时占用基本农田,则需要遵守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而对于表层土的处理必须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举一反三:临时占用耕地要求对表层土先行保存,很多时候都要求等恢复时再利用,比如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可以出如下一个问题:取、弃土场一般应如何恢复?答:取土场:首先在取土时应该分层进行,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保存好(遮挡,草帘、聚乙烯布覆盖),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在取土完成后,进行边坡整修(一般应修成缓坡,以利于雨水汇入),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这样取土坑内就有了土壤层,加上从边坡汇来的雨水,就产生了一种洼地效应。当然取土场也可恢复为农田、鱼塘或者植树种草,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等气象情况考虑。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所不同。弃土场:弃土场一般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在弃土前也应挖出表层土壤层,并保存好;"先挡后弃"(对弃土堆容易发生坍塌的一侧设置拦挡设施)。在弃土作业结束后,将原表层土覆盖在弃土堆上,进行人工绿化(植树、种草);在弃土堆外围设置排水沟,以防洪水冲蚀。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知识:八、交通运输类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