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导航

某地拟建设生产能力为1200万t/a原煤煤矿。井田面积约66km,煤层埋深220~320m

来源 :焚题库 2017-09-14

简答题 案例:1200万t/a煤矿项目【素材】某地拟建设生产能力为1200万t/a原煤煤矿。井田面积约66kmBq8K25ig5G.png,煤层埋深220~320m。配套建设选煤厂和全长3.2km的铁路专用线。井田处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53个,居民人口约17600人。井田内总体地势平缓,切割微弱,沟谷不发育,仅有西南部的甲河和东部的乙沟两条季节性河流。甲河由西北向东南流淌,井田内流程约5km,沟谷宽缓,水流呈散流状;切割深度一般小于2m,宽50~250m;平时无水流,丰雨季节汇集洪流排入井田南部的丙湖泊;乙沟由井田东部自北向南流过井田,途中有几条小支沟汇入其中。沟谷宽而浅,一般为20~200m,平时无水流,雨季时汇集洪流,终排入井田南部的丙湖泊。以该湖泊为中心的有一面积约100kmBq8K25ig5G.png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鸟。保护区的外边界与井田有小部分区域重合。井田浅层地下水埋深为5~11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5km,区内土地大部分为草原牧场,并有少量农田。井田区西边界内200m有一占地0.5hmBq8K25ig5G.png的古庙,为当地百姓自建,祭祀拜佛用。项目工业场占用一定面积草地,首采区内有村庄2个,居民1200人,村内有居民饮用水井5处。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煤矿预计开采70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216m4XRgYuCy1I.png/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煤粉和岩粉)。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乙沟。煤矸石产生量约129.57万t/a,含硫率为14%,属Ⅰ类一般固体废物。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东北侧约800m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0.4km有A村,东方约0.6km有B村,东南方有C、D、E、F、G、H六个较大的村庄,距离分别为0.4km,0.5km,0.8km,1.0km,0.7km,1.5km,西南方约0.7km有Ⅰ村。本区域年主导风向为NW风。【问题】 1.根据相关规定,分析矸石场选址的合理性,并指出对矸石场有制约作用的村庄。 2.该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 A.颗粒物B.NODKpijTMMzx.pngC.SOSkLdCc5zsQ.pngD.FE.CO 3.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哪些? 4.生态评价中主要应做的工作包括()。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 6.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新村环境保护措施B.迁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影响 C.搬迁地生态适宜性分析D.新村对古庙的影响分析 7,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否直接作为选煤厂生产用水?说明理由。 8.试说明对古庙的保护措施。 9.从哪几方面分析煤矿开采对该保护区的影响? 10.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1.试分析该煤矿运行期的环境风险。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根据相关规定,分析矸石场选址的合理性,并指出对矸石场有制约作用的村庄。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规定,矸石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边界距居民集中区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由此判断该矸石场选址错误,由于A村、C村与其距离小于0.5km,C、D、E、F、G、H六个村庄位于矸石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所以以上7个村庄均对该矸石场选址有制约作用。 2.该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AC) A.颗粒物 B.NOLGZLqI9FYn.png C.SO4Zp1wky1Zu.png D.F E.CO 3.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哪些? xAgH6tXx9s.png 4.生态评价中主要应做的工作包括(ABD) A.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浓度预测B.生态恢复方案编制 C.地下水位影响预测D.移民新村选址环境合理性论证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AB) A.沉陷地带复垦B.控制水土流失 C.建设防风林带D.异地开垦土地 6.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BC) A.新村环境保护措施B.迁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影响 C.搬迁地生态适宜性分析D.新村对古庙的影响分析 7.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否直接作为选煤厂生产用水?说明理由。不可。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含有大量的煤粉和岩粉,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关选煤厂生产补充水标准后方可用做选煤厂生产用水,一般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级标准即可。 8.试说明对古庙的保护措施。由于该庙为村民自建,为祭祀用,不属于人文景观。为合理确定保护等级,应到当地文物部门查明该庙的保护级别,是否列入了文物保护目录;若列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保护;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种:①搬迁移建;②井田开采范围绕开古庙;⑨预留煤柱支撑。若不属于文物,按照一般建筑物进行保护,根据地表沉陷预测范围和对其影响程度,可以以维修加固、拆迁赔偿,异地重建的方式进行保护。 9.从哪几方面分析煤矿开采对该保护区的影响? (1)项目施工期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项目地面生产系统污染物排放对保护区的影响,包括①环境空气、噪声影响;②矿井水排放影响。 (3)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对保护区的影响。 (4)煤炭开采对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域的影响,包括①煤炭开采对保护区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煤炭开采所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对保护区地下水的影响、对煤炭开采矿井排水影响半径与保护区关系的分析、地表沉陷对保护区地下水的影响、对区域隔含水层分布状况与保护区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的分析);②对煤炭开采对保护区地表水的影响的分析(流域分析、保护区汇水能力分析、煤炭开采对保护区汇水能力的影响分析) (5)项目工业场地建设景观格局变化对A鸟迁飞的影响。 10.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采取施工期环保措施,在表土剥离、施工营地和弃土弃渣场布设等方面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2)将开采区南边界保护煤柱加宽,并将重合部分划为不采区。 (3)对甲沟、乙沟留设保护煤柱。 (4)以多余矿井水作为保护区补充用水。 (5)做好保护区地表水水文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 11.试分析该煤矿运行期的环境风险。答:(1)煤矸石堆场遇洪水溃坝问题; (2)采煤后引发的岩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 (3)露天矿大型排土场的滑坡; (4)岩溶区的煤层底板水突水对附近地表或地下水源地水资源的袭夺引发的社会问题; (5)瓦斯综合利用设施的爆炸风险。【考点分析】 1.根据相关规定,分析矸石场选址的合理性,并指出对矸石场有制约作用的村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和"二、项目分析(5)分析废物处理处置合理性"。举一反三: Ⅰ类场选址要求: (1)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 (3)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4)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6)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Ⅰ类场的其他要求: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2.该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AC)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举一反三: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第9条之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07q8JHH3Fl.png 3.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 4.生态评价中主要应做的工作包括(ABD)。《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举一反三:煤炭开采后的典型特征是地表沉陷,因此煤矿开采项目生态评价都需要做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浓度预测及生态综合整治方案,需要搬迁的要做移民新村选址环境合理性论证。由于煤炭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会在一定程度上导通其上覆含隔水层,地下水会漏失,导致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失衡;有些时候还会导通第四系潜水层,对地表植被、地表水体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煤炭开采项目地下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内容,一般需列专门篇章进行分析。但有些采掘类项目并不完全和煤矿相同,比如有些金属矿(铁矿、金矿、铜矿、钼矿等)由于开采工艺与煤矿不同,设计上即要求不产生地表沉陷,而煤矿开采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主要是煤层的分布和前述金属矿床分布有较大差别,开采工艺也有较大差别。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AB)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6.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BC)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举一反三:搬迁需对迁入地进行环境适宜性分析,如土地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当地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是否符合新农村建设等。总之有个原则就是不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并保证搬迁居民生活质量不降低。 7.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否直接作为选煤厂生产用水?说明理由。《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8.试说明对古庙的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9.从哪几方面分析煤矿开采对该保护区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10.对该保护区的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11.试分析该煤矿运行期的环境风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6)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作为一个煤炭资源采掘和加工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开发强度大,影响延续时间长,且生产系统涉及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特别是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各种风险事故多发于井下,严重时也会波及地面。煤炭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危害主要有瓦斯、煤尘爆炸,火灾,采掘工作面冒顶,矿井透水事故,爆破事故以及地面排矸场溃坝事故等。关于矿井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危害,冒顶和透水事故等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事故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所要解决的内容,这些内容在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安全专篇设计中将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设计,环评不涉及此类问题。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分析主要针对地面环境风险事故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情况,煤矿环评报告中可针对煤矸石堆场溃坝、污废水处理站事故、露天矿大型油罐进行分析。事实上,污废水处理站要求建事故水池,而且目前的水处理工艺很成熟,且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一般是一备一用,出现事故的可能极小,即使出现事故,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造成的危害不是很大。因此,可只针对煤矸石堆场溃坝和油罐风险进行分析。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知识:七、采掘类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