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

来源 :焚题库 2019-07-05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标题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

参考答案:

【参考设计】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背唱乐曲主题,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乐曲意境的理解,使学生对标题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对交响音画有初步印象。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鲍罗丁。 

教学难点:

音乐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及自然风光? 

教具:多媒体教室、钢琴、碰铃、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就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入手)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对标题音乐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下节课对标题音乐的总结打下埋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 ebYbz8Ftie.png

问:共有几个主题? 

1.为何A、B、E同为一主题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

(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 

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恙?

(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在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 

3.你是从哪听出来二者关系融洽的呢?

(从旋律的层次上,它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 

设计意图(变学生被动欣赏变为主动,并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 

三、学唱旋律、模拟音响 

a:学唱主题当它是"飘过来的俄国曲调"时它的力度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用一个音来演唱,请问用哪个音更合适呢?接下来我们用"a"来演唱,注意飘的感觉。当它描述俄国卫队时,我们用什么音会好一些呢?从学生回答中选一个音来演唱,注意它的气势。当它描述的是渐渐远去的商队时,注意它的速度与力度,接下来我们用发lu来演唱。 

b:学唱旋律主题我们用哪个音来唱?注意旋律的悠闲感。

c:复调的模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性。

分别用lu与la演唱。 

请学生自寻音源模仿马蹄声(用双响筒与舌花模仿)把以上旋律联起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亲身体验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并轻松掌握音乐曲式结构) 

四、完整欣赏 

(把班上同学分成六个组,分别展示这五个部分与马蹄声音) 

提问:这首曲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对乐曲留下总体印象) 

五、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重点欣赏并切身感受了这首著名的标题音乐,对音乐的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下其他的标题音乐,这节课就到这,同学们再见!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