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3题。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来源 :焚题库 2018-06-14

问答题【2013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3题。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课后练习 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3.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日谓:二、单元导语本文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三、学生情况八年级,48人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 1.将课文第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

1.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去拜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有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2.(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史,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 (2)本课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语言生动,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并分角色朗读,而且晏子所说的话语中包含着简单的推理。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习中需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观念,通过学习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3.(1)介绍背景,揭示课题 ①师: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晏子。(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③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②学生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之处。 (3)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①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②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③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子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④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⑤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4)作业设计 ①必做题:生字组词;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②选做题: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收集晏子的故事。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