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来源 :焚题库 2019-09-17

问答题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我爱钢琴 

教学目标: 

一、了解钢琴的发展史及其特点,尝试即兴钢琴演奏,进而使学生喜爱钢琴。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其成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音乐教室上课,接触到的最多的乐器是什么?--钢琴。那你对这个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认识一下钢琴。 

二、授新 

1.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大约在三百年前,意大利一位制造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的能手为一位意大利王子制造了一架崭新的乐器,这个发明改变了音乐的未来。人们觉得它很有趣,就把它叫作"轻重琴",后来就简称为"钢琴"。在20世纪以前,钢琴一直是人们享受音乐的主要乐器,在电唱机、收音机和电影发明之后,人们欣赏音乐的途径就变得多种多样了。为了竞争,发明家们制造出了自动钢琴(又称"魔鬼"钢琴),只要把编排好的纸筒装上去,它就会自动演奏音乐。人们可让钢琴"弹"起来,自己却不必去学了。在现在的自动钢琴上,人们已经用光盘代替了纸筒。演奏者甚至还可以把光盘放到钢琴里面,一边弹钢琴,一边就把自己的演奏录下来。 

2.钢琴的性能与特点前面提到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之高呢?这无疑来自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审美价值。诸如钢琴音域宽度达6~7个八度;音量从最弱到最强可以自由调控;基本音色清脆、明亮而富有穿透力,但通过触键等技术处理,又可以使音乐变化多彩。在演奏乐曲方面,钢琴不仅可以弹奏单声部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多声部的和声、复调、和弦;不仅能够独奏、伴奏,而且还能用来重奏乃至合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台钢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功效。那它到底是靠什么来发音的?发音原理又怎样?同学们想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钢琴的神秘面纱。(打开琴盖,展示钢琴内部结构。)

 三、即兴演奏 

1.触摸琴键,感受声音 

(单个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琴键,试着控制乐音的强弱。) 

2.四手联弹,即兴发挥 

(两两学生坐到琴凳上配合表演。) 

3.播放音乐,模仿表演 

(推举班上表演最好的学生和着音乐模仿钢琴家的舞台表演。) 

曲目一:肖邦《波兰舞曲》;

曲目二:勃拉姆斯《摇篮曲》;

曲目三:贝多芬《命运》。 

4.教师现场演奏 

经过学生的参与(动),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完整的现场版钢琴曲(静)。 

(师演奏《梦中的婚礼》,学生边听边看小槌是如何击打琴弦的。) 

师:刚才老师弹奏的这首曲子是被誉为钢琴"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一首代表作。他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钢琴教师。5岁学琴,6岁时指法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12岁时考取巴黎音乐学院。1984年在纽约某饭店举行的一个庆祝音乐会上,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南茜里根给他一个贴切的称号--"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从此成名。20世纪80年代,他以古典音乐为基础,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使乐曲更加优美。他与生俱来的法国人的浪漫气质,使其演奏愈加精彩,让全球乐迷为之疯狂。 

(复听《梦中的婚礼》,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抒情,钢琴音色的清脆明亮。当学生还沉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时结束本节课。)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堂课的选题和设计都很别致。以乐器之王--钢琴作为一堂课的教学主题,从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到钢琴的性能与特点介绍,再到学生与教师的现场即兴演奏,整堂课围绕着这一件乐器来进行设计和展开,这在我们以往的音乐课中是极少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钢琴的发展及其特点,尝试即兴钢琴演奏,进而使学生喜爱钢琴。仅从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看,这堂课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就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钢琴是音乐艺术中重要的乐器,是社会和家庭音乐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乐器,其演奏艺术和大量优秀作品是高雅音乐的代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学生应该了解它,熟悉它,喜爱它。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其次,目标中的"尝试即兴演奏钢琴"是一个非常好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是音乐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为全面实施课程目标进而喜爱钢琴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本课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新课,主要由教师来介绍"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和"钢琴的性能与特点"。很显然,这部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活动基本没有,这点应该是本课的缺陷和不足。第二部分"即兴演奏"则完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由学生触摸钢琴、感受琴声开始,到学生弹奏、即兴发挥,再到学生随着音乐模仿钢琴家的表演,最后由教师进行现场演奏。整个过程充满了即兴性、互动性、音乐性和趣味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