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

导航

2016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03

  2016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节

  第一节前期准备

  知识要求

  一、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定性定量的状态。信息具有物质依赖性、传递性和确定性三个属性。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信息熵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是量化描述、定量信息的基础。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控制论

  表征控制系统的四类指标:可控性、可观测性、鲁棒性、控制精度。

  安全控制工程:

  安全系统在控制时的特性

  1)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3)系统的自组织性。

  安全控制过程图(P7)

  2、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评价标准。

  3、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

  1)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指与项目安全性和安全评价相关的信息。2)对被评价项目主体(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中存在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并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

  4、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法两种。

  1)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测、记”的方法,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有序的,每项采集内容都可以使用一遍或多遍。

  2)间接采集法: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适用性”的判断。

  5、信息采集程序:1)提出信息需求;2)进行信息分类;3)确认信息内容;4)涉密信息签订保密条款;5)信息直接采集;6)信息间接采集;7)信息更新;8)信息采集结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

  1、事故

  经典的事故概念: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比轻伤比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

  我国现行的事故概念:最终导致人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或不希望的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的人员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造成1亿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人员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调查和分析

  事故调查是掌握整个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和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的重要工作,是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编写调查报告的过程。

  事故调查程序: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的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制、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应遵循的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3)公平、公开的原则;4)分级管理的原则(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

  3、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

  在安全评价中进行事故案例分析,不是为了事故的处理,不是为了判断事故的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是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作为信息,用于安全评价项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找到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是用以前血的教训来警示当前,避免犯同类的错误。

  论述题:1)安全对策措施与危险源的关系;2)安全对策措施分哪两方面内容?

  4、事故案例的分析方法:分析直接原因、分析间接原因、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事故原因分为四类:1)分析直接原因;2)分析间接原因:分析技术、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否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原因);3)事故案例分析: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分析

  “管理”的间接原因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直接原因的原因,主要包括:

  1)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2) 劳动组织不合理;

  3)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4)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5) 教育培训不够,未进行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6) 没有或不认真执行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 生产环境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影响员工的生产活动。

  论述题等题课件一P31-32

  5、事故现场勘察举例课件一P33-36

  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一、安全评价所需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和更新

  1)法律、法规信息采集

  安全评价项目所需法律、法规信息要从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着手,先采集普遍适用于评价项目的法律、法规信息,再采集评价项目特殊性的法律、法规信息。

  2)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途径和更新:

  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法律、法规信息跟踪与更新,应根据信息的属性及生产的周期,确定跟踪与更新的频度和周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筛选和分析

  1)事故案例的筛选:A找到有针对性的事故案例;B检索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找出事故要件与评价对象比较,筛选出与评价项目具有机同或相似的事故案例。

  2)事故案例的分析:属于“物质”的直接原因、属于“环境”的直接原因、属于“人为”的直接原因、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

  事故是在时间的进程中显示出来的,是组成要素的一种连锁反应的结果。

  要想防止伤亡事故,就要从生产现场排除“事故隐患”。因此,在实现操作条件安全化的同时,还要努力消除从事生产的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这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基础技术资料的采集

  1、提出安全评价所需信息的具体内容

  1)了解项目概况

  A项目概况是安全评价的基础信息,一般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全称、项目所在位置、项目性质、项目批准文件、项目总投资、技术保密要求、企业规模、平面布局、组织结构、生产人员、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和产品方案、设计情况、论证情况、检测情况、评价情况、安全培训状况、安全管理状况

  B生产系统中“浴盆曲线”将系统寿命期分为: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耗损故障阶段;

  C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后有效寿命期内进行,从本质上看,安全验收评价是特殊的安全现状评价。

  2)提出评价需求信息:

  A安全评价的核心是:危险识别、安全评价、风险(隐患)控制

  B“能量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为安全评价的“危险识别”提供依据

  C有了“能量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后,要找录与“能量流”配套的“物质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物质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可为安全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D有了危险和有害因素“失控”构成“事故隐患”的信息,根据信息反馈控制的理论,要在“管理流”上加强控制

  E理想的安全设施是“预防性设施、控制性设施、救灾性设施”的综合设施

  2、收集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料档案

  第一类:项目概况信息;第二类:危险有害因素信息;第三类:安全设施信息;第四类:事故隐患信息、第五类:安全管理信息;第六类:类比工程信息;第七类:评价机构采集直接信息时的原始记录;第八类:各种检测检验报告或论证文件;第九类:项目组内部讨论会议的记录,过程控制记录等;第十类:评价机构内部或外部对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等。这些信息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补充和更新,直到评价项目完成。

  前期准备(注意事项)

  1、是注意资料采集的对应性;2、注意降低信息熵;3、注意事故案例的筛选。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