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导航

MBA写作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0-25

  MBA 管理类综合大作文论述要点:

  “拔尖”有两个意思:一是出众,超出一般;二是突出个人,出风头。“冒尖”则有四个意思:一是装满而且稍高出容器;二是稍稍超过一定的数量;三是突出;四是露出苗头。“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只要稍微对两个词做以思考,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尖”,而在于前面那个动词。也就是说,那个“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经常说拔尖创新人才,但是却没有对拔尖创新人才做清晰的界定。这一点,如果单独说拔尖人才,不会产生歧义,但和冒尖放到一起,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看起来,拔尖中的“拔”,与拔苗助长的“拔”应该是同义的,即采用外力使其成为“尖”。对于人才来讲,“尖”就是通过外力拔出来的,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基于这个意思,拔尖人才表示的内涵就是通过某种办法,或机制、或手段,反正是外力使人才超乎一般。从教育者和管理者来讲,应该采用多种办法使人才脱颖而出,所以拔尖人才是合理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无可厚非。冒尖指的是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

  在拔尖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才是通过某种机制拔出来的,或评选、或推荐,不是自发的、内生的。在冒尖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自身是主体而且必须有愿意冒、敢于冒和能够冒的勇气和能力,外力是条件,要有支持冒的机制和氛围。冒尖人才的出现是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中水到渠成的结果,其中当然可以是拔的结果,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人才自身的自觉、自在和自为的行动结果。

  “拔尖”与“冒尖”一字之差,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如何让人才愿冒、敢冒、能冒出来成为“尖”,而不仅仅是被拔出来成为“尖”。

  可以写两个角度:

  一: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

  二: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参考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置,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 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