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导航

人大毕业生创业:做一个乐观主义的创业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2016-07-28

  创业就要勇于尝试、早做准备

  2004年,赵晗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是有从众心理的,第一志愿填金融,第二志愿填法律,第四志愿才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最后就录取到了历史系。”大一的时候,他也曾去听过一些金融和法律的专业课程,后来发现它们都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大二时赵晗转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国学院,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哲学、文学领域。

  并没有出身在商人家庭的赵晗选择的道路是从商,“就是爱折腾吧”,赵晗说。在人大读书期间,他发现每年中秋妈妈寄来的云南火腿月饼都会被同学们抢着吃完,觉得这是个商机,便从家乡大量购入这种月饼卖给大家,一个中秋季下来,销售额有五万左右,赚了大概一万元。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生意。

  大三的时候,赵晗成立了“逍遥客乐活社”,这是一个兼具旅行和公益的学生团体。当时,《鲁豫有约》举办了一个旅游攻略大赛,题目是“五一长假怎么玩”。赵晗积极和校外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合作并带队参赛,把目的地放在了贵州山区,希望在旅游的同时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书籍和文具。这一策划让他得到了一万元大奖,也让他在提升协调沟通能力和创建团队文化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后来赵晗加入了校登山队,为了拉赞助,他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坐一忘”丽江主题餐厅。出生于昆明的赵晗与并非云南人的餐厅老板一见如故,赵晗热情地把家乡的云南菜介绍过来,其中一道“香茅草烤罗非鱼”还成了该餐厅的招牌菜。餐厅老板也跟赵晗分享了很多开餐厅的经验,比如如何选址、定价、雇人等等。那时,赵晗萌生了加盟“一坐一忘”的念头,与此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北京的餐饮服务业——尤其是云南菜——有很大的市场。他决定如果有机会创业,自己要开一家云南菜餐厅。

  为了实现梦想,赵晗看了很多创业书籍、听了很多商业讲座,努力拓展人脉、向身边的人学习。此外他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公益组织,结识了许多年龄比他大、眼界比他宽的朋友。2008年年底,后来的创业伙伴朱海琴告诉赵晗,后海银锭桥畔有个紧邻湖边的三层小楼要出租,他立刻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赵晗把父母从云南请到北京,在充分考察了北京餐饮行业的市场潜力后,说服父母把原本用来给他买房子的30多万元拿出来投资饭馆。随后,他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愿意和他一起创业又有能力的朋友,组成了一支非常年轻的创业团队。就这样,赵晗和小伙伴们创办了第一家云海肴——坐落在后海边的云南佳肴。

  创业就要快速扩张、保持乐观

  第一次创业总是艰难的。餐厅开始装修后,他们才发现原有的电容量不够用,必须增容,仅此一项就花费了10万元,迫使资金不足的赵晗修改了装修方案。之后,消防、工商、卫生、环保,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有一次北京出现八级大风,隔壁家楼上的天花板就把云海肴的空调砸坏了。每到年三十后海都是放烟花的高发地,而那一带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火情,餐厅所有的安全责任都需要自己负责。”

  整个装修耗时近一个月,花费将近40万元,而最遗憾的是错过了北京“十一黄金周”最佳的营业季节,导致云海肴从当年冬天开业至年关,一直少有人光顾,有时候一天的顾客总数还不到20人。高昂的房租、28个员工的工资、店里的日常开支,平均每天亏损高达五六千元。而赵晗也因此耽误了研究生课程,被迫延迟一年毕业。

  赵晗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创业之初,父亲勉励他的话:“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 于是,在创业第二年,天气渐暖,餐厅现金流开始为正。但在远远没有把成本赚回来时,赵晗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在中关村开第二家餐馆。

  按照赵晗父母的想法,难道不应该等第一家店赚了钱,有了盈余,才考虑开第二家店?“这是不行的。我当时就发现,虽然开始赚钱,但到了冬天,可能又要把夏天赚的钱给亏出去。这样不死不活的状态,必须改变。我决定,再赌一把。”为此,赵晗咨询过很多从商的朋友,这些有商业经验的人坚定了他的想法。尤其是一位老家做超市的老板告诉他,企业必须尽快扩张,才可能打开局面。

  最终,赵晗说服了父母,也找到了投资人。在2010年,云海肴中关村店开业。火爆得一塌糊涂。

  “任正非就说自己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创业首先心态上要乐观。这本来就是把5%的可能变成现实的事儿。你要享受这个过程。悲观的人肯定不适合创业。”

  中关村店的成功使得餐厅明确定位为开设在繁华商圈内的中高档地方特色菜,而且在商业区购物中心内开店,日常经营受天气的影响也较小,逢年过节消防检查都很容易通过,降低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另一个好处是,新建的购物中心都会提前一、二年开始招商,赵晗说:“我们可以很早的把这个排期排好,对于餐饮商家的运营来说,把这个时间排顺,对于我们培养厨师和管理人员是很大的便利。”于是云海肴公司内部决定,未来发展主力的业态就放在购物中心里面,主要选择400平米以下的店址。

  2011年,云海肴新开了1家店;2012,新开了两家店;2013年,开了5家店;2014年,14家店……赵晗说,创业一般要经过三年摸索,三年发展,三年爆发。现在的云海肴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创业很重要的是要快速试错和快速扩张。如果第一次不成功,在最短的时间里试第二次。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就像中关村店,还是那些菜、那个价格、那个团队,就因为外部环境改变,结果完全不一样。不要被第一次不成功给吓住。当然,如果第三次第四次还不成功,那可能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赵晗说。

  “而且初创团队需要快速长大。如果长不大,商业就没有机会。换个角度,你的员工也要求自身发展。你不发展壮大、给他上升通道,他走了,你还要重新招聘、培训,花的成本很多。”

  用做事业的态度做餐饮

  赵晗说,云海肴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一开始他和小伙伴们就把它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很多人开茶楼、开咖啡馆,是出于一种情怀。中国人总想有个地方能和朋友们坐坐,聊聊天。但我们不是。”赵晗说,自己选择开餐馆,就是觉得它比茶楼、咖啡馆之类的更容易壮大。

  “而且在后海这地方,人均消费150元也不算贵。如果只守着这么一家店,自然可以定价好一点。但我们一开始就明晰了自己的定位。直到现在云海肴人均消费也就在80左右。”赵晗说,如果没有做事业的态度,可能自己在后海开两年店,觉得没意思,就把店给转手了。那样,自然又是另一条人生轨迹。

  也是因为有这种“雄心壮志”,在创业初期,四位创业伙伴就将股份结构理顺,并没有按照平均主义进行股份划分,而是明确了股份框架,因此企业直到现在都走得比较顺利,并不存在团队间的利益纷争。赵晗说,现在云海肴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团队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接下来两年重点就是提升团队管理能力。

  在大学期间的一次职业规划作业中,赵晗对自己人生最后的一步规划是从事教育工作。“做餐饮是我的事业,教育才是我的情怀。”他认为自己最后会选择涉足教育行业,但不会是新东方那样赚钱的培训机构,有可能创办私塾或者书院。

  谈到目前从事的餐饮行业,他认为这两者并不冲突,“做餐饮也是做教育。”赵晗认为教育并不只存在于学校,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未尝不是一种教育。餐饮行业从业门槛低、未来收入高的特点,完全可以很好地承担起农村人口顺利、平稳地过度为城市人口的管道责任。他希望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更大的平台。“给别人一个舞台,也是一种成就。”

  赵晗认为,“大家不要把视野局限在校园,要尽早跟社会接触,这样自己的成长会快不少。”他表示很羡慕现在的创业环境:“以前,我创业的时候都要拿家里的钱,压力很大,现在社会上有这么多投资人,创业环境更好了,社会也更宽容了,延迟毕业一两年,周围的人也都能接受。”赵晗说,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应该赶紧抓住这个创业机遇期。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