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十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9-25

  16.霍乱肠毒素抗体的作用是:

  A. 阻止霍乱肠毒素与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

  B. 阻止霍乱弧菌产生肠毒素

  C. 阻止霍乱弧菌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

  D. 免疫溶解霍乱弧菌

  E. 以上都不是

  17.在正常胃酸条件下,需大量霍乱弧菌才能引起感染的原因是:

  A. 该菌不耐酸

  B. 胃内有乳酸杆菌等拮抗该菌

  C. 人体对其有较强的天然免疫力

  D. 该菌致病力弱

  E. 以上都不是

  18.目前我国使用的霍乱疫苗是:

  A. 霍乱类毒素

  B. 霍乱死菌苗

  C. 减毒活菌苗

  D. 减毒重组活菌苗

  E. 霍乱-伤寒杂交菌苗

  19.下列试验中哪种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A. 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B. 血凝试验

  C. 50%溶血试验

  D. 血浆凝固酶试验

  E. 乳糖发酵试验

  20.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A. 侵袭性酶

  B. 内毒素

  C. 霍乱样肠毒素

  D. 溶血素

  E. 嗜神经毒素

  21.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由于食海产品或盐腌渍品所致,是因该菌有何种特性?

  A. 耐碱

  B. 耐酸

  C. 嗜盐

  D. 耐高渗

  E. 嗜温

  2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是:

  A. 霍乱

  B. 食物中毒

  C. 肺炎

  D. 败血症

  E. 肠热症

  23. 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由何菌所致?

  A. 沙门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肉毒梭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24. 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性

  B.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

  C. 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D. 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性

  E. 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25. 下列细菌不属于霍乱弧菌的是:

  A. El-Tor型霍乱弧菌

  B. 1群霍乱弧菌

  C. 不凝集性弧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O139群霍乱弧菌

  26. 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 呈革兰氏阴性

  C. 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 具有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 耐碱不耐酸

  27. 关于霍乱弧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到小肠后,进入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造成肠粘膜损伤

  B. 该菌可产生肠毒素

  C. 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D. 人类是其唯一的易感者

  E. 该菌主要经口感染

  二、填空题:

  1.O1群霍乱弧菌有两种生物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霍乱弧菌耐_______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

  3.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菌体抗原由3种抗原因子组成,可分为3个血清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__________。

  5.霍乱弧菌到达小肠后,粘附于_________并迅速________,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_______过程中产生_________而致病。

  6. 霍乱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

  7. 及时补充_____和______,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8. 副溶血性弧菌与霍乱弧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______,在培养基中以含___________最为适宜。

  10.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系经烹饪不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所传播。

  三、名词解释

  1.霍乱肠毒素2.弧菌属3.神奈川现象

  四.问答题

  1.请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结构与致病机制。

  3.请简述副溶血性弧菌的特点。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C 3.A 4.D 5.D 6.C

  7.E 8.A 9.D 10.A 11.B 12.E

  13.D 14.C 15.A 16.A 17.A 18.B

  19.A 20.D 21.C 22.B 23.D 24.E

  25.D 26.C 27.A

  二、填空题:

  1.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2.碱 碱性蛋白胨水

  3.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4.霍乱肠毒素

  5.肠粘膜表面 繁殖 繁殖 肠毒素

  6.肠道局部粘膜免疫

  7.液体 电解质

  8.嗜盐 3.5%NaCl

  9.食物中毒 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三、名词解释:

  1.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能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2.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氏阴性菌,本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与人类感染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3.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该现象作为鉴定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株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问答题:

  1.病菌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到达小肠后,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典型病例在感染后2~3天突然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排出如米泔水腹泻物。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并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霍乱肠毒素是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部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B亚单位可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A1成分致Gs活化而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3.①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②嗜盐性(3.5%NaCl);③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④所致疾病为食物中毒,还可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症。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