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9-25

  二、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染色呈______无芽胞杆菌,常寄居于人或动物的__________内,可随_______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__________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也称_____________。

  3.________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_______,而致病菌多数___________。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荚膜抗原。

  5.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转移。

  6.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有的菌株尚产生 _________。

  8.用Senery试验可测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菌的侵袭力。

  9.志贺毒素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与宿主细胞糖脂Gb3结合,导入细胞内的__________作用于 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

  10.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症状带菌者。

  11.伤寒带菌者的检出,一般可先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可疑者_____效价,若效价高时,再反复取粪便等标本进行__________,以确定是否为带菌者。

  12.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有______现象;能迅速分解__________,是该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名词解释

  1.肥达试验: 2.S-R变异: 3.H-O变异: 4.迁徙生长现象:

  四、问答题:

  1.请叙述主要五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2.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3.试说不耐热肠毒素的特性与作用机制。

  4.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与致病类型有哪些?

  5.在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时,试述O及H抗体的特点与分析。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B 4.C 5.A 6.A

  7.D 8.E 9.C 10.A 11.B 12.E

  13.B 14.A 15.C 16.E 17.E 18.E

  19.D 20.D 21.D 22.D 23.B 24.E

  25.D 26.D 27.E 28.D 29.E 30.B

  二、填空题

  1.阴性 肠道 粪便

  2.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3.乳糖发酵 乳糖 不能分解乳糖

  4. O抗原 H抗原

  5. 耐药性

  6. ETEC、EIEC、EPEC、EHEC、EaggEC

  7.侵袭力 内毒素 外毒素

  8. EIEC 志贺菌

  9.(1个)A亚单位 (5个)B亚单位 B亚单位 A亚单位

  10.肠热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11.Vi抗体 分离培养

  12. 迁徙生长 尿素

  三、名词解释

  1.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0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2. 肠道杆菌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等以后,细菌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变异。

  3. H抗原即鞭毛抗原,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时O抗原外露,是为H-O变异。

  4. 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

  四、问答题

  1. 见内容提要

  2. 见内容提要

  3. 不耐热肠毒素是ETEC所产生,由质粒介导,对热不稳定。不耐热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位。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化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加后,导致肠粘膜内水、钠、氯、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至肠腔,引起腹泻。不耐热肠毒素一般不引起肠粘膜的炎症或组织病变。

  4.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菌产生外毒素。 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肠热症(伤寒或副伤寒)、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和无症状带菌者。

  5.O及H抗体的特点:IgM类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消退后不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现。IgG类H抗体则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能短暂重现。

  诊断分析:O及H抗体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如两者均低,患此病可能性小;若O抗体不高H抗体高,有可能为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如O抗体高H抗体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若做动态观察需在病程中逐周复查,如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始有意义。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