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诊断基础知识点:呕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27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排出。

  常见原因:

  ① 食管疾病,如食管癌

  ②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

  ③ 肝,胆,胰的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④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中的白血病,急性传染病中的急性重症肝炎或其他如尿毒

  ✎呕血出血量的估计:

  a) 出血量达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b) 达60ml可出现黑便;

  c) 胃内蓄积300ml时可出现呕血;

  d) 出血量一次达400ml以上可出现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

  e) 出血量达800~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柏油样大便)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一般来说,呕血者均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伴有呕血.而暗红色或鲜红色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达,速度快,可出现红色大便;下消化道出血,若位置高,停留时间长,也可出现黑便。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