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8
中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一、胎儿窘迫
【定义】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和酸中毒,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病因】
母体因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严重贫血、产程延长、子宫膨胀、长期仰卧、镇静剂使用不当等
胎儿因素:心血管功能障碍、贫血、严重感染
脐带、胎盘因素:脐带长度异常、缠绕、打结、胎盘植入
【病理生理】
缺氧初期通过自主神经反射,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缺氧加重迷走神经兴奋,胎心率减慢;缺氧继续发展,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表现胎动减少,晚期减速,甚至呼吸抑制,肠蠕动加快,括约肌松弛,胎便排出
【临床表现】
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羊水胎粪污染(Ⅰ度浅绿色、Ⅱ度黄绿色并混浊、Ⅲ度棕黄色稠厚)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发生在分娩期)和慢性胎儿窘迫(发生在妊娠末期)
【处理原则】
宫口开全者:胎先露已达到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助产经阴道娩出
宫口未开全者:吸氧、产妇左侧卧位
缩宫素因素者:停止使用缩宫素
慢性胎儿窘迫者,首先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间接给氧,积极治疗并发症或合并症,密切监护病情
【护理评估】
窘迫早期胎动过频,>20次/24小时如果缺氧危机是纠正或加重则胎动转弱且次数减少;胎儿轻微或慢性缺氧时,胎心率加快>160次/分,长时间或严重缺氧胎心率减慢。胎心率<100次/分提示胎儿危险
相关检查:胎盘功能检查(24小时尿E3值急骤减少30%-40%);胎心监测;胎儿头皮血气分析<7.20
【护理要点】
左侧卧位、间断吸氧;每15分钟听1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
做好术前准备、新生儿抢救准备
心理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定义】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
【病因】胎儿窘迫;胎儿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及呼吸中枢损伤;药物抑制
【临床表现】
轻度(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面部及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浅表或不规则,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重度(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处理原则】
以预防为主、及时抢救,早期预测,及时复苏,保暖监护,ABCDE复苏法
【护理要点】
配合医生进行ABCDE程序复苏: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正压人工通气),维持正常循环,药物治疗,评价
保暖:30-30度抢救台上抢救,维持肛温36.5-37
氧气吸入:鼻内插管给氧<2L/min;气压插管加压给氧维持呼吸30次/分
复苏后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预防感染
母亲护理: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