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复习笔记: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01

  第二节 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原发性NS在儿童中发病率仅次于ANG,居第2位。

  一、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引起下列改变:①低蛋白血症;②高脂血症;③水肿;其他等。

  二、病理

  ①微小病变型MCD(儿童NS主要类型);

  ②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③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⑤膜性肾病。

  三、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中心环节):正常尿含有少量蛋白质:通常≤100mg/(M2〃d),>200mg/d异常;NS:定性≥+++,定量>50mg/(kg〃d)。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水肿:最常见,开始见于眼睑,呈下行性、凹陷性,严重者可有体腔积液。

  4、高脂血症。

  四、并发症

  1、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水肿和循环不良、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易导致气管炎、肺炎、腹膜炎、皮肤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休克:体液调节机制差,强利尿剂和大量放腹水,大量长期使用了激素降低了保钠作用,白蛋白<20g/L难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长期免盐或低盐饮食。

  3、血栓形成: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患儿可表现突发腰痛、血尿、少尿甚至肾衰竭。

  4、急性肾衰竭

  5、肾小管功能障碍

  五、诊断

  凡临床具备NS四大特点者即可诊断,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参考病史、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在除外引起继发性肾病的多种病因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NS。

  六、治疗

  治疗原则:

  (1)控制水肿。

  (2)维持水电平衡。

  (3)供给适量的营养。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正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一般治疗

  (1)休息。

  (2)营养:限盐1~2g/d,限蛋白1.5~2g/(kg〃d)。

  (3)抗感染。

  (4)利尿。

  (5)降压或对症处理(包括严重病例处理)。

  2、糖皮质激素治疗

  (1)短疗程:8~12周。

  (2)中、长疗程:目前国内通行长程治疗9月~1年以上。

  (3)激素疗效判定

  以泼尼松1.5~2mg/(kg〃d)(最大量60mg/d)治疗8周判断:①激素完全效应(敏感型);②激素部分效应(部分敏感型);③激素无效应(耐药型)。

  复发:半年内有2次以上或1年内有3次以上的复发。

  依赖:对激素敏感,用药缓解,减量或停药2周内复发,恢复用量或再次用药又缓解并重复2~3次者。

  3、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频繁复发、糖皮质激素依赖、耐药或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4、抗凝及纤溶药物疗法:防止血栓形成。

  5、免疫调节剂:一般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辅助治疗。

  6、ACEI:尤适用于伴高血压的NS。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