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霍乱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11
中霍乱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鼠疫 霍乱 黄热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病原学】O抗原不同而H抗原相同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隐性感染较多,可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并获得一定免疫力
【发病机制】几个关键点:1、霍乱弧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2、霍乱肠毒素的A亚单位进入肠粘膜细胞。
3、此过程主要涉及三种物质NAD,ADP-核糖,G蛋白。4、此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内cAMP升高。
【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
1、吐泻期:以剧烈的腹泻开始,继而出现呕吐。
(1)腹泻:是发病的第一个症状,其特点:一般不发热,无里急后重感,多数不伴腹痛,排便后自觉轻快感、排出的粪便初为黄色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色水样便多见、腹泻严重,排出“米泔水”样大便、肠出血时排出洗肉水样大便。腹泻次数由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重者大便失禁。
(2)呕吐:腹泻之后,多不伴恶心,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而为水样,严重者亦可呕吐“米泔水”样物、轻者可无呕吐。
2、脱水期:由于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使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因而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病程一般为数小时至2~3天。
(1)脱水:可分轻(失水1000ml)、中(丧失水分3000~3500ml)、重(脱水4000ml)三度。
(2)肌肉痉挛:由于呕吐、腹泻使大量的钠盐丧失,严重的低血钠引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临床表现为痉挛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呈强直状态。
(3)低血钾:频繁的腹泻使钾盐大量丧失,血钾可显著降低、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减弱,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亦可出现心律紊乱、EKG示QT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和出现U波。
(4)尿毒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呼吸增快,严重者出现库斯莫尔大呼吸及神志意识障碍(如嗜睡、感觉迟钝、甚至昏迷)。(5)循环衰竭:严重失水所致失水性休克、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继而脑供血不足,脑缺氧而出现神志意识障碍,开始为烦躁不安,继而呆滞、嗜睡甚至昏迷。
3、恢复期或反应期:腹泻停止,妥善纠正后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力逐步恢复、但亦有少数病例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残留的内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发热。一般体温可达38~39,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
【分型】
轻型:起病缓慢,腹泻每日不超过十次,为稀便或稀水样便,一般无呕吐,腹泻3~5天后恢复,无明显脱水现象。
中性:有典型吐泻症状,腹泻每日10~20次,水样或米泔水样便,量多,有明显失水体征,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重型:除典型吐泻症状外,存在严重失水,出现循环衰竭表现,24小时尿量500ml以下。
干性霍乱:一种罕见的暴发型或中毒型,称为~,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
确诊:具有以下之一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诊断为轻型霍乱。3、在霍乱疫区、流行期间内有典型的霍乱吐泻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虽粪便培养没有查到霍乱弧菌但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疑似:具有以下之一1、具有典型霍乱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查尚未明确前;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患者有明确接触史,并发生吐泻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每日做粪便培养,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者可作否定诊断。
【治疗】
一、补液疗法:
1、静脉输液,原则是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目前广泛用541液即每升溶液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ml。
2、口服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病人。ORS-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溶于1000ml饮用水中。
二、抗菌治疗:为辅助治疗,常用药物为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
三、对症治疗
【预防】发现病人按照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六天,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三次阴性。对接触者严密检疫5天,留便培养并服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