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麻疹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3

  麻疹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一)典型麻疹(classicmeasles)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 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

  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

  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二)麻疹并发症肺炎:以巨细胞肺炎为主,中耳炎、喉炎、结核、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也可被波及。

  孕妇患麻疹可导致流产、死产及胎儿先天感染。

  (三)轻型麻疹: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疹,全身状况良好。机理为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的推

  移而下降,已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但仍保留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体内只能有限繁殖。

  (四)异型麻疹: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不典型皮疹,伴有四肢浮肿,全身疼痛等,经常伴有严重的肺炎。

  其主要发病机理为接种灭活疫苗后,不产生呼吸道局部免疫和抗F蛋白抗体,当再遇到野病毒时,H为再次免疫反映,HI抗体产生早滴度高。导致麻疹病毒细胞到细胞扩散,与体内HI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后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过敏毒素,造成一系列组织病理损害。

  (五)急性麻疹后脑炎麻疹病人绝大多数为未接种麻疹疫苗者。脑脊液和血中可查到麻疹IgM抗体。

  存活者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急性麻疹后脑炎的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六)麻疹包涵体脑炎多见于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脑脊液中有麻疹抗体。(七)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大脑慢性进行性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进行性智能降低,痴呆,肌阵挛,癫癣,晚期昏迷,患者于发病后1-3年内死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