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病毒性肝炎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09
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为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肝: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及过去感染的标志,可长期存在
(二)乙肝:
(1)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①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②小球星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③管型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
(2)乙肝五项:HBsAg,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HBeAg,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
抗-HBc,抗-HBcIgM阳性表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e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c、抗-HBe阳性。
肝炎型别 |
血清标记物 |
临床意义 |
甲肝 |
抗-HAVIgM |
现症感染 |
抗-HAVIgG |
既往感染,疫苗接种(保护性抗体) | |
乙肝 |
HbsAg |
现症感染(急性/慢性) |
抗-HBs |
既往感染,疫苗接种(保护性抗体) | |
抗-HBcIgM |
活动性复制(有传染性) | |
抗HBcIgG |
低滴度既往感染,高滴度提示复制 | |
HBeAg |
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大) | |
抗-HBe |
复制↓(持续阳性提示“整合”) | |
HBVDNA |
活动性复制(有Dane颗粒,传染性大) | |
丙肝 |
抗-HCV |
现症感染/既往感染 |
HCVRNA |
活动性复制(传染性标记) | |
丁肝 |
抗-HDVIgM/IgG |
似抗-HBcIgM/IgG |
戊肝 |
抗-HEVIgM |
现症感染 |
抗-HEVIgG |
现症感染/近期感染 |
【流行病学】
一、甲肝(戊肝)(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3)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
二、乙肝(丁肝)(1)传染源: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三、丙肝(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病理生理】
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腹水、肝肺综合征
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病理和功能改变,统称为肝肺综合征。原因:肺内毛细管扩张,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2~6周,平均4周;乙肝1~6月,平均3月;丙肝2周~6月,平均40天;丁肝4~20周;戊肝2~9周,平均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