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HIV的临床表现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20

  HIV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2—10年。HIV进入人体后分四期,分述如下:

  (一)Ⅰ期 急性感染期

  60% HIV感染者2周出现。特点:症状越重,进展越快。

  主要表现:发热、头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血清病样表现。

  检测:

  1.HIVP24抗原;

  2.HIV;

  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二)Ⅱ期 无症状感染期

  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持续2—10年。无症状,靠实验室检测:

  1.HIV抗体阳性;

  2.HIV-RNA;

  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4.CD4T淋巴细胞持续缓慢减少。

  (三)Ⅲ期 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期(PGL)

  除腹股沟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持续3个月以上。

  淋巴结特点:质韧、活动、无压痛。

  检测:CD4+T淋巴细胞(0.20-0.35)×109/L

  (四)Ⅳ期 AIDS期

  主要表现为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症状。

  ⒈ 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⒉ 神经系统症状:除以上症状外,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⒊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最初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体有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鸟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最为常见,起病缓慢,以发热乏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肺部体征不明显。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诊断可作痰液检查及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肺泡灌洗,必要时开胸活检。其它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常呈多系统、播散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炎症,可引起肺炎、食管炎、肠炎、直肠肛管炎,皮肤损害、脑炎、脑膜炎、颅神经炎甚至全身性感染等。

  ⒋ 恶性肿瘤:(1)卡氏肉瘤(Kaposi sarcoma)。 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隐袭,肉瘤呈多灶性,不痛不痒,除皮肤广泛损害外,常累及口腔、胃肠道、淋巴结等。(2)其它恶性肿瘤 包括原发性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和淋巴网状恶性肿瘤等。

  ⒌ 其它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HIV感染者在5年内有20~5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0~30%发展为典型艾滋病。一旦发生并发有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则预后极差。发病后1年病死率50%以上,4~5年几近100%。

  检测:CD4+T淋巴细胞<0.20×109/L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