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日本血吸虫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7

  日本血吸虫病

  1、概述: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肠系膜静脉(结肠)引起的疾病。

  1)急性日本血吸虫病:发热(热型多为间歇热、弛张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肝大压痛、过敏(嗜酸粒细胞增多)

  2)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脾大,慢性腹泻为主。

  3)晚期:以门静脉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巨脾、腹水等。

  4)有时可有血吸虫病异位损害,主要在肺和脑。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五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五种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

  2.病原学

  (钉螺是必须的唯一中间宿主。)

  3.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保虫宿主(牛、猪、狗、野鼠为主)

  传播途径三个条件:粪便入水、钉螺 滋 生、接触疫水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感染后宿主对再感染可产生抵抗力,主要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作用,称为伴随免疫。

  4.临床分型

  急性血吸虫病:7—9月常见,患者常有明确疫水接触史,尾蚴侵入部位见蚤咬样红色皮损。

  慢性血吸虫病(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

  无症状患者:慢性血吸虫病中最多见,仅在粪便普查时发现虫卵而确诊。

  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是指血吸虫性肝硬化。

  1)巨脾型:最为常见,均伴有脾功能亢进。

  2)腹水型:是严重肝硬化的标志

  3)结肠肉芽肿型: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有压痛,较易癌变。

  4)侏儒型:现已少见。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急性:白细胞总数多,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一般占白细胞总数20-40%,甚至90%。慢性患者在20%以内。极重型常不增多,甚至消失。)

  2)寄生虫学检查:粪检查虫卵 A.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

  B.直接涂片法-查虫卵,适于急性期(分度)

  直肠粘膜活检 阳性率高,是血吸虫病原诊断的方法之一,适合晚期病人

  3)免疫检查 皮内试验IDT:查抗体-用于筛查疑似病例

  环卵沉淀试验COPT:虫卵周围特异性沉淀物,环卵沉淀率大于3-5%即为阳性反应。综合查病的方法。

  间接血凝试验IHA:虫卵抗原致敏红细胞,后与患者血清相遇发生凝集反应。流行区筛查或综合查病方法。

  7.诊断

  流行病学-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临床表现:发热、皮炎、荨麻疹、腹痛、腹泻、肝脾大。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定诊断的依据

  8.治疗:

  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最有效的药物。

  9.预防

  控制传染源:在重流行区采用人畜同步化疗。每年冬季集中治疗,重点人群包括水上作业和流行季节频繁接触疫水者用吡喹酮40mg/kg一剂疗法。每年春秋对耕牛各治1次,剂量按30mg/kg计算,一次灌服。

  切断传播途径:灭螺--关键,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

  个人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增强防病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