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4

  3、恢复期

  多于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1-6个月才能逐渐恢复

  表现:持续性低热、失眠、流涎、吞咽困难、颜面瘫痪、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瘫痪等,积极治疗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症。

  4 、后遗症期

  患病6个月后所存在的症状: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癫痫有时持续终身。

  5.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发生于7、8、9三个月;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近年老年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2、临床特点 临床出现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理反射。

  3 、实验室资料

  血象:WBC(10~20×109/L), N升高

  脑脊液(CSF): 非化脓性改变,透明、压力增高、WBC 50~500×106/L,蛋白稍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乙脑病毒 IgM抗体阳性(病后4天可出现,2周达高峰),有助早期诊断。

  6.治疗

  一般治疗

  病人住院隔离,防蚊,降温;昏迷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昏迷、抽搐:防护栏防坠床;水(成人:1500-2000ml/d)、电解质平衡与能量供给。

  对症治疗

  高热的治疗: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物理降温为主:冰枕、冰敷、30-50%乙醇擦浴或冰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为辅:口服阿司匹林或肛内给消炎痛等

  亚冬眠:(用于高热并抽搐频繁的患者)氯丙嗪或异丙嗪各0.5~1.0mg/(kg·次)

  肌注,q4~6h一次,配合物理降温,持续3~5天,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与抽搐的治疗

  脑水肿: 脱水:20%甘露醇1-2g/kg,激素

  呼吸道阻塞: 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 降温

  脑实质损害: 镇静剂,安定10-20mg每次,肌注或静脉缓推

  亚冬眠疗法

  苯巴比妥预防0.1-0.2g每次

  呼吸衰竭的治疗

  脑水肿: 脱水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呼吸兴奋剂 (洛贝林3-6mg/次、尼可刹米0.375g/次)

  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

  东莨菪碱0.3-0.5mg/次、654-2山莨菪碱20mg/次、酚妥拉明、阿托品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插管或切开

  纳洛酮:对退热、止痉、神志转清、纠正呼吸衰竭有效,可早期应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高压氧、功能锻炼:语言、智力、吞咽、肢体功能、理疗、按摩、针灸、中药)

  7.预防

  防蚊、灭蚊、预防接种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或地鼠肾细 胞减毒活疫苗。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