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肾综合征出血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4

  临床分型

  依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型。

  (1)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 外无其他出血现象。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2)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病 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 30mmHg。有明显出血及少 尿期,尿蛋白 (+++);

  (3)重型:体温>40℃,中毒症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并出现休克,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少尿持续5天以内或无尿2天以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之一情况者。

  ①难治性休克;

  ②有重要脏器出血;

  ③少尿超出5天或无尿2天以上,BUN>42.84mmol/L;

  ④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

  ⑤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合并症;

  ⑥严重继发感染;

  (5)非典型:发热38℃以下,皮肤黏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WBC↑,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淋巴细胞>7% ,Hb、RBC↑, Pt↓

  2. 尿常规:蛋白尿(出现早,短期波大)、管型、细胞、膜状物、巨大融合细胞。

  3. 生化检查:BUN ↑,CR ↑, K+,Na+,CO2CP

  4. 凝血功能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5. 免疫学检查:

  出血热抗体:

  IgM 1:20阳性,早至病程第二天出现,阳性率90%以上,具早期诊断价值。

  Ig G 1:40阳性,2~3周达高峰,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高有确诊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初步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鼠类及其分泌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三类主症,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肾损害表现)

  2. 确诊诊断:初步诊断+免疫学检查(抗原和IgM抗体可明确诊断。IgG双份血清有4倍升高,有确诊意义)

  治疗

  治疗原则:

  以综合治疗为主,抓各期主要矛盾,进行预见性治疗。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

  ㈠ 发热期

  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1.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g/d, 持续3~5天,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2. 保护小血管、减轻外渗:路丁、维生素C

  3. 改善中毒症状:重者可予地塞米松.

  4. 预防DIC:肝素、低右、丹参等。

  5. 液体疗法:适当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

  ㈡ 低血压休克期

  1. 积极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

  适量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

  胶体: 低右、甘露醇、血浆白蛋白

  2. 纠正酸中毒:5% NaHCO3

  3. 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物及皮质激素:

  4. 强心:西地兰0.2~0.4mg iv

  ㈢ 少尿期

  1. 稳定内环境:严格控制入量,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减少蛋白分解。

  2. 促进利尿:甘露醇,速尿。

  3. 导泻及放血疗法:后者已少用.

  4. 透析疗法:

  指征:少尿4天或无尿1天; BUN>28.6; BUN/日增加>7.14mol/L; K+>6mol/L;出现高血容量,肺水肿,脑水肿伴极度烦躁不安。

  ㈣ 多尿期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性感染及继发性休克

  ㈤ 恢复期

  补充营养,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垂体功能。

  预防

  疫情监测

  防鼠灭鼠

  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疫苗:现已有疫苗: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金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I型)、双价(I+II)型疫苗等供临床使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