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艾滋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21
中五、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210年。HIV进入人体后分四期,分述如下:
(一)Ⅰ期 急性感染期
60% HIV感染者2周出现。特点:症状越重,进展越快。
主要表现:发热、头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血清病样表现。
检测:
1.HIVP24抗原;
2.HIV;
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二)Ⅱ期 无症状感染期
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持续210年。无症状,靠实验室检测:
1.HIV抗体阳性;
2.HIV-RNA;
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4.CD4T淋巴细胞持续缓慢减少。
(三)Ⅲ期 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期(PGL)
除腹股沟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持续3个月以上。
淋巴结特点:质韧、活动、无压痛。
检测:CD4+T淋巴细胞(0.20-0.35)×109/L
(四)Ⅳ期 AIDS期
主要表现为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症状。
⒈ 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⒉ 神经系统症状:除以上症状外,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⒊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最初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体有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鸟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最为常见,起病缓慢,以发热乏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肺部体征不明显。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诊断可作痰液检查及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肺泡灌洗,必要时开胸活检。其它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常呈多系统、播散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炎症,可引起肺炎、食管炎、肠炎、直肠肛管炎,皮肤损害、脑炎、脑膜炎、颅神经炎甚至全身性感染等。
⒋ 恶性肿瘤:(1)卡氏肉瘤(Kaposi sarcoma)。 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隐袭,肉瘤呈多灶性,不痛不痒,除皮肤广泛损害外,常累及口腔、胃肠道、淋巴结等。(2)其它恶性肿瘤 包括原发性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和淋巴网状恶性肿瘤等。
⒌ 其它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HIV感染者在5年内有20~5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0~30%发展为典型艾滋病。一旦发生并发有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则预后极差。发病后1年病死率50%以上,4~5年几近100%。
检测:CD4+T淋巴细胞<0.20×109/L
六、实验室检测:
(一)常规检查:WBC,血色素,RBC及PLA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常呈阳性。
(二)病原体检测及免疫学检查
1. HIV-1抗体检测:P24抗体和GP120抗体。ELISA法初筛试验
WB(免疫印迹试验法)和SRIP(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确定试验。
2. HIV抗原检测:ELISA法HIV P24抗原。
3. HIV定量测定:RT-PCRHIV-RNA定量。
4. 免疫功能检测:CD4+/CD8+<1.0
正常 CD4+T淋巴细胞(0.80-1.20)×109/L。
CD8+T淋巴细胞(0.45-0.75)×109/L。
七、诊断:
(一)临床诊断
急性感染:高危因素+类似血清表现;
慢性感染:流行病史+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高危人群有以下两项或以上者应怀疑,进一步检查
1. 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
2. 咳嗽或腹泻超过1个月;
3. 持续或间歇性发热超过1个月;
4. 全省淋巴结肿大;
5. 反复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HSV感染;
6. 口咽念珠菌病;
7. 无明原因出现的各种神经系统病变。
(二)实验室检查
ELISA法抗HIV抗体连续2次阳性再作蛋白印迹法或固相放射免疫沉淀等确证试验等。
八、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HIV感染的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以下方面:① 抗HIV治疗;②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③增加机体免疫功能;④一般支持疗法;⑤心理关怀。
(一)抗HIV病毒治疗
目的:① 使HIVRNA载量下降,小于50copes/ml。② 长期抑制HIV的复制。③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④ 重建或部分重建免疫功能。
抗HIV病毒药物的分类:共16种
(二)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要针对不同的病原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
(三)免疫治疗:
基因重组IL-2、α-胸腺肽等对AIDS免疫功能重建都有积极意义。
九、预防: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意外损伤的紧急处理:
意外损伤的感染率不到1%(有报道为0.33%);
立即将受伤局部血液挤出,并进行局部消毒;
在伤后的48小时内进行三联预防用药(AZT+3TC+IDV);
在伤后的6周、12周、6个月时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