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17年考研心理学模拟题: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9

  一、选择题

  1.社会规范学习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

  A.遵从——抗拒——妥协

  B.遵从——认同——内化

  C.抗拒——认同——遵从

  D.认同——遵从——内化

  2.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弗洛伊德

  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 岁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

  A.1 B.2 C.3 D.5

  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儿童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

  A.家教不严,家长自身作风不良

  B.教师对学生品德影响有所疏忽

  C.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太过复杂

  D.学生自身意志薄弱

  5.品德不良的纠正一般经历哪些阶段?( )

  A.执拗——醒悟——改变

  B.醒悟——再犯——顿悟

  C.醒悟——转变——自新

  D.转变——自新——醒悟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考研模拟题: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第九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答:社会规范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社会规范的遵从

  首先,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传递系统,其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形成个体的知识、

  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

  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所确立的交往规则。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

  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

  其次,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范的过程。人类个体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现实和法则,社会环境则为人类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和法则。这样,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适应也就包括了适应自然现实与法则的生物适应和适应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与法则的社会适应。

  人的社会生活体现的是与人交往的生活内容,这种交往生活不是个体的随意行为,而是以社会规范为指导的社会交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对交往情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主体

  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境的社会性适应。因此,个体的社会适应是通过学习与认同社会规范来实现的。

  (三)社会规范的内化

  第三,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个体对规范的接受过程,体现为一种内化过程。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首先,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组织制定的,用以约束其成员的社会行为,从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控制的思想工具。这样,规范本身就成为一种外在于主体而存在的一种行为要求(行为标准)。作为行为主体的社会个体,为要能在一定社会组织中与其他成员保持正常交往,则必须对这种外在于自身而存在的行为要求有所适应,这就是规范与主体之间的

  客观关系。

  其次,把规范的接受看成一种内化过程,就必须了解内化这一概念的含义。“内化”最初由法国社会学派杜克海姆等人提出,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指出社会规范的内化,即从社会或一个参照组接受行为的标准或

准则。

  再次,规范接受或内化是发生于主体头脑内部、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一种内在过

  程。这种内在过程的存在,只能依据其外在标志进行推断。这就是主体的规范行为。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答: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维度。

  (1)道德概念的掌握

  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在丰富的道德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而形成的。道德概念的掌握对道德认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只有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摆脱行为规范的具体情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适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同时,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实现的。

  掌握道德概念的条件:

  第一, 它依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

  第二, 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

  第三, 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2)道德信念的确立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是单纯的一种道德认识,它是坚定的道德观点、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合金”。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地改变。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道德行动,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

  (3)道德评价的能力的发展

  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通过道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褒奖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强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