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心理学章节习题:青少年心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11-27
中1[.单选题]青少年辩证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是在()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答案]C
[解析]在校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是水平还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经占据优势地位。
2[.单选题]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 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属于()
A.自我同一性扩散
B.自我同一性缺乏
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区别和掌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①同一性扩散:是自我同一性的对立面,又叫角色混乱。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从而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因此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②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③自我同一性过剩:埃里克森称之为“狂热主义”,它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④同一性缺乏:埃里克森称之为拒偿,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
3[.单选题]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这属于( )
A 自我同一性扩散
B 自我同一性缺乏
C 消极自我同一性
D 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B
4[.单选题]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这属于( )
A 自我同一性扩散
B 自我同一性缺乏
C 消极自我同一性
D 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C
5[.单选题]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属于( )
A 自我同一性扩散
B 自我同一性缺乏
C 消极自我同一性
D 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A
6[.单选题]“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童年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青春期到青年初期
[答案]D
[解析]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出现的“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
7[.单选题]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中习俗水平
[答案]B
8[.单选题]属于高中生情绪特点的是()
A.外露性
B.内隐文饰性
C.迅速性
D.非以上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情绪特点的掌握。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是:①情绪活动具有外露性;②情绪体验具有迅速性;③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高中生的情绪特点是:①情绪表现具有内隐文饰性;②情绪反映具有两极波动性;③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性、丰富性和特异性.
9[.单选题]在同伴关系上,已摆脱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
A.幼儿期
B.中学时期
C.小学低年级时期
D.小学高年级时期
[答案]B
[解析]初中的同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摆脱团伙式交往,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最要好的朋友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的。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似;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
10[.单选题]在同伴关系上,已摆脱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
A.幼儿期
B.中学时期
C.小学低年级时期
D.小学高年级时期
[答案]B
[解析]初中的同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摆脱团伙式交往,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最要好的朋友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的。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似;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
11[.单选题]第二反抗期反抗的主要指向是( )
A 父母
B 老师
C 同伴
D 自身
[答案]A
12[.单选题]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于( )
A 心理发育快于生理发育
B 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
C 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
D 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
[答案]B
13[.单选题]艾利斯的情绪调节的ABC理论中,A、B、C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诱发性事件,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信念
B.信念,诱发性事件,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
C.诱发性事件,信念,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
D.诱发性事件,情绪及行为的后果,中间状态
[答案]C
[解析]情绪调节的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人的思想往往是造成人情绪的根源。
14[.单选题]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个别访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他们做出判断和说明理由。研究者依据被试提供的理由中()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A.隐含的是非观念
B.隐含的动机和结果
C.隐含的对错行为
D.隐含的内在认知结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个别访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他们做出判断和说明理由。道德两难故事包含两种道德价值观的冲突。被试的回答无所谓对错,研究者依据被试提供的理由中隐含的内在认知结构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15[.多选题]青春期情绪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B.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
C.情感内容日益具有社会化性质
D.青春期躁动
[答案]AD
[解析]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二是青春期躁动,指由于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限制,而压抑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而导致的烦躁与不安。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