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19
中三、史料分析题
29.(1)【参考答案】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
四、1.中世纪西欧政教之争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制下,政教之争是中古西欧政治史上极重要的内容。中世纪前期,王权与教会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既相互为援,又不乏激烈的权益纷争,处于对立、统一状态;中世纪中期,教会的实力不断增强,“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以争夺最高统治权为核心的政治斗争;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
(一)中世纪前期:中世纪前期(5-11世纪),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利用。一方面,教会需要国家的保护,教皇的选任也需要国王的认可;另一方面,王权也需要教会的支持,并从教皇那里获得自己合法存在的依据。教皇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5世纪就提出“双剑论”,即上帝把象征最高宗教权力的剑交给教皇执掌,把象征最高世俗权力的剑交给皇帝执掌。故这一时期教会和君主各有其独立管辖的领域,共同管理人间的事务。克洛维在建立法兰克王国的过程中和高卢北部的主教建立了良好的关系,496年圣诞节又接受了罗马基督教的洗礼,正式皈依基督教。克洛维在此之后的侵略扩张得到了基督教的大力支持,而教会也从克洛维手中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教会的支持下当上了国王,曾两次“丕平献土”,由此奠定了西欧教皇国的基础。从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到“丕平献土”再到教皇国的出现,这一阶段,王权与教权是和平相处,相互利用的,但教权始终臣服于王权。公元751年以后,随着查理曼帝国分裂,拜占庭皇帝失去了对中部意大利的控制,教皇斯蒂芬二世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借机提出了接替拜占庭统治意大利的要求,还在公元8世纪晚期伪造了“君士坦丁的赠礼”,这是基督教急于摆脱君权控制、实现对封建神权统治的一个信号。
(二)中世纪中期:教权至上、王权衰落。早在公元10至11世纪,格里高利一世对“双剑论”进行了修正。他提出,上帝曾经把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都授予了教皇,如世俗君主对权力使用不当,教皇有权罢免世俗君主。格里高利的新理论代表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社会理想,即在尘世建立起一元化的神权统治。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是天主教会势力增强的时期,教权在此时臻于极盛。首先表现在摆脱了世俗政权的控制,教会取得了完全的独立,教皇真正主宰了教会。10世纪中叶后,教会内部掀起了一场旨在改革教会腐败,加强教会组织纪律、反对世俗君主授任神职的克吕尼运动,其目的是统一教会。克吕尼派教皇戈利哥里七世在位时,围绕教会统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目的是由教皇控制西欧各国的教会,发动十字军取得领导权,发展宗教法,提高教会的管理效率。教皇与君主展开授职权之争,此番争斗的实质还是由谁来统一和治理欧洲。1076年,亨利七世终于屈服,他赤足披毯,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请罪,求得了教皇的宽恕,保住了皇位,稳定了国内政局。直至1122 年签订的沃姆斯宗教协定, 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任命必须得到教皇和皇帝双方的认可, 教会与君主才达成了妥协, 延续了几十年的政教之争暂告结束。教会虽然没有彻底制服君权, 但至少也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至此,教俗的力量对比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教皇权势的颠峰时代出现在英诺森三世时期,随着他登上彼德宝座,教皇的奥古斯都时代开始了。他积极干预各国政事,对各国君主指手划脚,从他写给欧洲各国君主的6000余封书信中来看,满纸都是威胁警告之辞。当他在位时,其权势已伸张至全欧洲,此后到卜尼法斯八世间的教皇,权势虽不及英诺森时显赫,却基本上能够控制世俗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