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毛泽东文献及意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07
中毛泽东重要文献及意义是政治的命题热点,考生要注意把握每一部文献的时间及意义。整理如下,考生一定要背下来!
【1】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2】1928年10月5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系统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
【3】1928年11月25日《井冈山的斗争》
1、论述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的关系;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3、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
【4】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 明确提出了要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5】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6】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1、初步界定思想路线的含义;2、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檄文,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7】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四个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领导和土地革命——人民战争战略核心问题是积极防御,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8】1937年《矛盾论》《实践论》
1937 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9】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
1.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0】1938年5月-6月《论持久战》
1、 批亡国论和速胜论;
2、分析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点;
3、科学预见战争三个阶段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4、“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11】1938年9月—11月 《论新阶段》(六届六中全会)
1、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2、提出要实现马中化的历史任务
【12】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
1、总结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指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3、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建室一项伟大的工程(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
4、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3】1939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以及关系
3、明确指出“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
4、明确指出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