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19年考研政治分析模拟题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27

  十七、论述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问题

  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内容和特点: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十八、什么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指的是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全民族全面抗战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①两个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比较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大会战,承担了主要的抗战任务。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还是失败了。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出现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2、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为抗战前线,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反攻阶段,中共领导的武装成为对日反攻的主要力量。 ②两条路线:

  1、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 2、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十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有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纲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 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 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4. 多次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