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19年考研政治分析模拟题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26

  四、论述题

  1. 为什么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答: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2)资本主义经济无力承担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3)农业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

  (4)国际环境的客观要求。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1)资本主义解决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难以走通。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

  (4)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双重影响。

  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是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答:首先,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各有利弊:前者时间短,但代价高;后者时间长,但代价低)。在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历史上,既有通过暴力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如美国等),也有通过和平改良实现社会发展的(如日本等),同时更有通过两种手段交替使用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如英法等国)。究竟哪一种手段更有利,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应该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

  其次,从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暴力革命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理由是:

  从必要性看,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太坚固,非暴力革命难以冲垮;

  从可能性看,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中国缺乏和平改良的必要条件和土壤(统治者的开明与宽容;民众的主动参与),但由于长期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却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与激情。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半殖民地的含义:

  主要指国家的主权状况,它相对于“独立国家”和“完全的殖民地社会”而言。

  主要特征表现为:1)中国近代社会形式上保持着一个独立的外壳,但是主权沦丧,丧失了领土、关税、司法等方面主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是实际上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外国殖民主义者不是直接地进行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它的代理人来进行统治,在中国扶植、操纵腐朽的封建政权和封建买办势力来进行统治;3)不是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统治,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中国,它们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又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使得当时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人民自1840年就开始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进程,中国终究没有变为殖民地。

  所谓“半封建社会”,讲的主要是国家的社会形态,它是相对于“完整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

  主要特征表现为:1)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资本主义因素开始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解体;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保持着,而且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开始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并发挥作用;但是它的力量很软弱,没有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3)在政治制度方面,先是皇帝与贵族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以后,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也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但是这种共和制的实质是封建地主官僚和军阀、买办、大官僚资本的联合专政。

  4.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主义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不能自然发展成资本主义?

  答:

  ①没有享有自治权的城市和与此相联系的市民等级。

  ②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属于商品经济,而是从属于官府需要,官府工业、官府商业、官督商办,这种官营和官商体制长期存在,控制了和制约了市场的发育,它极大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为缓慢。

  ③中国的专制主义源远流长,体制完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有力地维护着封建经济基础,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桎梏。尤其是17世纪中叶后清政府推行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境地,不能与新的世界贸易的需求相接触,以致没有得到使自身摆脱“蜗牛般爬行速度”所必备的条件。

  5.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些“左”的错误?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的错误?

  答: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的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可概括为:第一,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很大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第二,主观原因。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第四,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