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专项练习题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23
中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6.新事物是 ( )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7.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意识的创造性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
A.“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参考答案:1.AC 2.BD 3.ABC 4. ABCD 5. ABC 6.BC 7.ABCD 8.AB 9.ABCD 10. ABCD 11. ABCD]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2.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5.唯物辩证法就是不偏不倚的折中法。
6.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所谓既肯定又否定实质上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或者是正确的反映,或者是错误的反映。但意识的表现形式上是主观的。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4. 答案要点:正确。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量是事物的可以用数和形去表示的规定性。量是事物的等级、规模、速度等方面的表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导致事物质的变化。质和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客观规定性。
5. 答案要点:不正确。所谓折中法,是指把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调和,是和事佬。而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一种思维方法。它们都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联系和规律。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矛盾、联系和发展,反对片面、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6. 答案要点:任何事物内部都可以分为两大方面,肯定方面是有利于现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从而获得发展的。但是否定和发展总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失去了这个基础,否定和发展都无法进行。这个基础体现了事物发展中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在否定中存在着肯定。这样的否定就是辩证法的否定。不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7.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唯物辨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我们偏听偏信,则必然不能够获得对于事物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只有“兼听”才是获得对于人和事物比较全面和客观认识的方法。
8. 答案要点:荀子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
9.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个能动的反作用还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毕竟还是要受到客观规律制约的。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对事物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在“文革”期间提出的口号,就是过度宣扬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无视客观规律性的典型例子。
10. 答案要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