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阶段模拟试题(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28
中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惟一特性。
【拓展】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惟一特性,主要依据的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题干问的“物质”是一哲学的概念,物质的存在形式就是时空,其他选项是具体物质形态的运动方式。
【拓展】要仔细理解题干的问题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学会并注意在哲学的语言与背景下思考、作答,结合选项进行鉴别、排除。
3.【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各派别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解析】唯心主义将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则坚持按照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的形式、运动,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相对主义将运动绝对化。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不能死抠某一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观点,而应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不可知论与相对主义各自的总体上把握它们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4.【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各派别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解析】形而上学将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A、B、C三项则没有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定论。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同上题。
5.【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解析】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将运动与物质、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本身相互脱离,而对时空的客观性、无限性与可变性都没有否认,可见D正确。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形而上学的本质。
6.【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物质概念的定义及其定义的方法。
【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哲学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在意识观念中标示为“客观实在”)来定义的。其他选项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深刻把握列宁定义的物质内涵,这样才能相应地对他定义的方法与角度有准确的把握。
7.【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自然科学概念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的概念也自然具有这种关系。而哲学与自然科学里的概念都具有其他三项所叙述的关系,所以不选。
8.【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静止对于运动的意义。
【解析】B项很好理解。A项正确说法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没有C项的说法;D项正确说法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拓展】本题的选项都具有一定迷惑性,关键是要对物质、运动、静止等这些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有扎实的掌握,这样才不会张冠李戴。本题可用排除法。
9.【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本题“坐地”是静止,然而“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也就是虽然坐着没动,却一天行了八万里,遥看了一千河,显然这是物质的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其他选项似乎都具有很大迷惑性,但是对诗句本身有了准确的理解,答案也就显而易见地出现了。
10.【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对运动主体的把握。
【解析】诗中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而慧能则说是心(即精神)在动,显然D对。
【拓展】本题考查运动的主体,其他选项都不是考查的角度,做此题时考生需要细致区分各个选项,不要一眼看中哪个选项就选哪个。
11.【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反映特性。
【解析】客观世界一切物质都有反映特性,包括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前者如“空谷回音”,后者如动物的趋利避害,植物的向阳性,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就加更不用说了,所以A对。
【拓展】做此题关键要仔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和依据。
二、选择题Ⅱ
12.【答案】ABCD
【考点】本题是对物质范畴的确认。
【解析】物质就是指能够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把握“客观实在”这一根本特性,将选项对照可知,四个选项都符合这个根本特性。
【拓展】要抓住物质哲学范畴的根本含义。
13.【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把握。
【解析】A、D两项:“气”在这里即“物质”,“形”、“光”、“声”表示物质的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显然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B、C两项也对。
【拓展】考生应对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形神、理气与心物等基本思想有所掌握,在此知识背景下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辨别具体哲学家的思想(就算古文功底不好也可以有效地获得解答)。
14.【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社会物质性的理解。
【解析】A项:自然历史过程即表明是一种客观实在的过程;B项:生产方式即物质实践方式;C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矛盾;D项更是明显具有物质性。
15.【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王阳明心物思想的理解。
【解析】B项比较好理解。王阳明把感觉等同于客观实体的存在,感觉与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同一并不表示等同,而是有差别的(对立)统一,故C不选;D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拓展】考生要注意辨析同一与等同的不同哲学含义。
16.【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含义。
【解析】ABC三项比较好理解;D项: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也归于物质范畴,创造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
【拓展】考生不应只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限定在列宁的那一句话定义上,而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包括后来对物质的叙述上来把握。
17.【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对运动的关系。
【解析】A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静止的意义。
【解析】A项: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C项:静止是事物分化的条件,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从而也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19.【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解析】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D两项不属于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拓展】从运动的绝对性方面去把握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20.【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认识。
【解析】A项:动与静“皆本物理之固然”;B项:“静者静动,非不动也”;C项:“动、静皆动也”;D项:“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1.【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意识本质论述的理解。
【解析】C项:“移入人脑”指的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D项:“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即表明意识同物质有同一性。
三、分析题
22【答案要点】
(1)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2分〕也就是说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1分〕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不等于没有相对静止。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态。〔3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2分〕
(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根本不了解相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即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1分〕
23【答案要点】
(1)这是恩格斯关于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关系的科学论断。〔1分〕
(2)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式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分〕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2分〕这种客观实在性,是在人们头脑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是物质的惟一特性。〔1分〕同时,哲学上的一般物质,又不能单独存在,这只能存在于各种具体事物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存在特殊之中,共性与个性相联系而存在。〔2分〕
(3)此命题科学地阐述和规定了世界本原物质范畴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世界真正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分〕
24【答案要点】
(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分〕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1分〕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1分〕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1分〕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1分〕
(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1分〕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1分〕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1分〕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