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22年考研政治章节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09-28

 1[.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 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 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因此,选项A正确,BCD选项属于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BCD选项表述错误。

  3[.单选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运动的

  A.普遍状态

  B.内在原因

  C.衡量尺度

  D.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中“舟行”(运动)是通过“洲不行”(静止)衡量出来的,“鸽飞”(运动)是通过“阁不飞”(静止)衡量出来的,因此,选项C正确。A选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不是普遍状态;B选项错误,运动的内在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不是静止;D选项错误,静止不是运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单选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 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

  5[.单选题]李白《望天门山》有云“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红星照我去战斗》中有词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些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D.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 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 对的;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绝 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 对运动,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承认静止中有运动,否认运动的绝 对性,把事物看作僵死不变的,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承认运动中有静止,否认相对静止的作用,把事物看作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滑向相对主义诡辩论。故ABC选项表述错误。

  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做题方便简洁

  6[.单选题]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传统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说明

  A.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

  B.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

  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D.世界最终将统一于意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题干是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当然,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知识、意识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原,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因此,CD选项错误。选项A表述正确,但题干并没有体现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故排除。

  7[.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 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 对的运动

  8[.单选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 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9[.单选题]“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 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单选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观的重要内容。时间和空间是

  A.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观念”的表现形式

  C.物质的两种属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因此,选项D正确。AB选项是唯心主义的时间观,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C选项错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11[.单选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 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 对对立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里的“变”指的是运动,“不变”指的是静止。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选项C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非变化;B选项表述错误,世界上既有绝 对运动,又有相对静止;D选项表述错误,运动和静止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对对立。

  12[.单选题]“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中“风定”“山幽”表示静;“花落”“鸟鸣”表示动。这句诗的意思是风停了但花还在飘落,鸟儿呜叫却显得山间格外幽静。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哲学原理。因此,选项B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只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C选项说法错误,必 然和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不能简单地说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D选项表述错误,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运动和静止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13[.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通过对大量绝症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为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她也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反映了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

  C.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

  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病人死亡前的心理阶段体现了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题干并未涉及关于意识的起源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表述错误;题干中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也并未体现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内容,D选项不符合题意。

  14[.单选题]建筑单位或者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再施工,最终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起促进或积极的作用;其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起阻碍或消极的作用。建筑单位或是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图纸作为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仍然来源于实践,而非头脑中本来就存在的。AB选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5[.单选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