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22考研《政治》专项精选题(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08-06

  1[.单选题]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正是因为列宁建立了那么一个好的党,才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把列宁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正确分析】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包括:第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第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第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好形式。毛泽东建党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对此,邓小平曾高度赞扬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干扰分析】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坚持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并且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赋予了其新的科学内涵,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2[.单选题]“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材料中的“三件主要武器”指的是

  A.党的领导、人民军队、统一战线

  B.马列主义、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C.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大法宝。【正确分析】材料引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干扰分析】人民军队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并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具;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这些都不属于三大法宝的内容。因此,A、B、D选项错误。

  3[.单选题]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B.中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中国的阶级剥削制度彻底结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正确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干扰分析】中国的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A选项错误。1956年我国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B、D选项错误。

  4[.单选题]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

  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B.若干的社会主义性质

  C.完全的资本主义性质

  D.半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正确分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称公私合营经济。它是一种国家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发展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干扰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营经济属于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属于完全的资本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A、C、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5[.单选题]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系统指导,并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方针,这就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坚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之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正确分析】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之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选项。【干扰分析】A选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B选项是中国共产党在八大上提出来的方针;C选项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6[.单选题]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C.落后生产力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分析】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干扰分析】A、B选项是指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特点;C选项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呈现的主要矛盾特点。

  7[.单选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者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基本特征是

  A.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坚持制度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试题摘自《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段话表明,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其中,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干扰分析】A、B、D选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历史经验,但不符合题意。

  8[.单选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论述实质表明

  A.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B.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C.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D.国家工业化必须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 然性。【正确分析】材料出自1954年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话意在说明:只有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国家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干扰分析】A选项讲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前我国的基本状况;B选项讲的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选项强调的是工业化与改造要同时并举,都与题意无关。

  9[.单选题]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实施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中共施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正确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縛的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 速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干扰分析】A、B、D选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并非根本目的。

  10[.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指出:“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这段材料实质表明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采取的是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D.先技术改造,后合作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的理解。【正确分析】土地改革后,一方面,我国工业还不发达,还不能向农村提供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土改中激发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同时,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论断,这就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趁热打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依靠农民合作的力量逐步实行农业机械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干扰分析】A选项是苏联的模式,即走集体农庄的道路。毛泽东认为这种思想是严重脱离我国实际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根本没有能力购买大批的机械化工具,只有先合作化,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为购买机械化工具创造条件。这种“先”与“后”只是兼顾性的,与“同时并举”并不矛盾。它是建立在“同时并举”范围内的。但毛泽东强调先后距离不能过大,否则就会背离“并举”原则。他认为,可让合作化先行一步,随之而来的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生产力,通过技术改造再把合作化推进一步。故C、D选项也错误。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