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22年考研《政治》常考习题: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06-11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C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是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革命派通过与改良派的论战,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因此,A选项正确。C、D选项也是论战的主要内容,但不是焦点。B选项是戊戌维新运动过程中,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之一。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A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

  B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发动武装起义

  D 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不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AB选项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相同点;D选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都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康有为曾提出,“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革命未成,而国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而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中痛心疾首地指出,“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并以“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作为文章结尾,号召革命。这表明,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的论战焦点是

  A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D 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集中于是否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都是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论战的核 心问题,但不是双方论战的焦点,AC选项排除;D选项,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并不是论战的核 心问题,更不是论战的焦点,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都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革命纲领,故排除。

  2018年是护法运动100周年。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

  A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B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护法运动的历史地位。1918年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B选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排除;C选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选项,孙中山的电文表明孙中山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但题干设问护法运动的历史地位,故排除

  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毛泽东的“没有这个变动”指的是,辛亥革命

  A 没有彻底地提出反帝的革命纲领

  B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A、B、C、D选项都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所以最终革命失败了。

  清政府执政末年试图进行立宪改革,但最终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机

  B 激化阶级矛盾

  C 反对资本主义

  D 延续反动统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目的。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限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A选项是清政府改革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BC选项是杜撰选项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最根本原因是

  A “新政”只是骗局,并未真正实行

  B 列强给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C “新政”无法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D 清政府借“新政”之名横征暴敛,引发人民反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实行“新政”,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缓和同列强的矛盾,因此,当时列强并不反对清政府实行“新政”;“新政”也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得到了一定的推行,当时清政府发布了数十道关于“新政”的上谕,推行了诸如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各项“新政”措施,故A、B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虽表述正确,但这不是导致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致使清政府覆亡的辛亥革命是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而爆发的。换言之,清政府的灭亡是由于“新政”没有能够避免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而人民因捐税增加而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只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之一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三者的相似因素有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强调变革

  D 反帝反封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注: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的角度进行考查。

  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存在的局限性,毛泽东曾经用“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来形容。这一“老毛病”指的是

  A 软弱性

  B 斗争性

  C 革命性

  D 不彻底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而其软弱性导致其妥协、动摇和不彻底。革命性和斗争性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的一面,不能称之为“毛病”。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因此,A选项正确。注: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 心等这些弱点、错误的根源。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属于

  A 民主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生主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并把他的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因此,C选项正确。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确定的革命纲领是

  A 反对君主立宪

  B 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 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D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确定的革命纲领。作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成立时确定”这一关键词。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其成立之始便接受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反对君主立宪”是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进行论战中提出的主张。B选项“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概括提出的,以后又得到进一步阐释和说明。C选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孙中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提出的革命口号。A、B、C选项均与题意不符。

  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 “二次革命”的失败

  B 护国运动的爆发

  C 辛亥革命的失败

  D 护法运动的失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这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

扫码进入考研交流群

☟☟☟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