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22年考研《政治》常考习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06-11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1843年1月编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作者是

  A 孙中山

  B 魏源

  C 林则徐

  D 洪秀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ACD选项所指的人物与题意不符

  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它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A 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C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军重创洋枪队、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入侵等历次反侵略斗争,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尤其是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由此可见,正是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的确十分巨大,这同中国和列强间的思维观念、意识形态差距有关,与列强没能瓜分中国不存在直接联系,A选项排除;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与列强没能瓜分中国也没有直接关联,B选项排除;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但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需要从内因出发去理解,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属于外因,不应作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C选项排除

  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

  A 军事侵略

  B 政治控制

  C 经济掠夺

  D 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方式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因此,A选项正确。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方式,但不是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故B、C、D选项错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文中强调:“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一思想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其核 心是

  A 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向西方学习,与各国礼尚往来

  D 引进西方技术,回馈西方各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但其中并未明确强调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C选项的“礼尚往来”和D选项的“回馈西方”与题干中的“制夷”不符,故排除。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质的变化”是指

  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把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题干设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A、B、D选项分别从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阶级关系的变化方面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A 林则徐

  B 严复

  C 孙中山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代表人物的主张。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抗英斗争

  C 义和团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属于记忆题。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A选项,虎门销烟不属于武装斗争;C选项,义和团运动虽然是反侵略武装斗争,但不是“第一次”;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 军事战略的错误

  B 社会制度的腐败

  C 经济技术的落后

  D 思想观念的保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AD选项都属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与题意不符;C选项属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与题意不符。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在这些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有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但是,随着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主张

  A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 向西方学习

  C 全盘西化

  D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比较。《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际上要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而《海国图志》仅仅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早期维新代表人物主张

  A 中体西用

  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D 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属于记忆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A选项是洋务派的思想,与题意不符;B选项的提出者是严复,与题意不符

  中国资产阶级因来源不同,其构成比较复杂,政治主张和代表的利益群体也不同。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

  A 中产阶级

  B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属于记忆题。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A选项不能完全对应资产阶级;D选项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其主要是由知识分子和小商人构成的。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不但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还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除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还有

  A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D 对中国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例如,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因此.A、B、C、D选项均正确。注: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的方式(如垄断中国的近代工业、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还赔 款、在中国设立银行、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等)可以直接考查多选题。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指的是

  A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因此,A、C选项正确。B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才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考生要清楚一点,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因而,B选项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基础上的。D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有

  A 王韬

  B 薛福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意识的觉醒。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并活跃着一股要求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新思潮,即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这种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被统称为早期维新派。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 1843年10月8日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为《虎门条约》);(3 )1860年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4)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因此.A、B选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逐步占领了我国的香港。C选项又称为《中美五口通商章程》,签订于1844年7月3日;D选项又称为《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签订于1844年IO月24日,都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中法新约》

  D 《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这期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及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因此,A、B选项正确。C选项签订于1885年,与题意不符。D选项签订于1901年,也与题意不符。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

扫码进入考研交流群

☟☟☟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