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级建造师>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模拟试题> 文章内容
2020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强化习题卷(8)
来源 :考试网 2020-05-08
中2020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强化习题卷(8)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导流建筑物级别及导流洪水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流建筑物根据不同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低级别为准
B.要确定3级导流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
C.同一分期各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各导流建筑物的规模确定
D.地质条件复杂的4、5级导流建筑物其结构设计级别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标准也相应提高
2.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单向开挖隧洞,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少于( )m。
A.50 B.100
C.150 D.200
◀ 学习试题抢先做 一键GET考试重点 ▶ | ||||
√章节模拟练习卷 | √每日一练巩固卷 | √全真模考测试卷 | ||
√高频易错考点卷 | √历年真题解析卷 | √考前冲刺提分卷 |
二建题库下载 |
找不到试题?更多二级建造师备考资料、讲义课程、考前试卷等直拨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更有老师答疑解惑,助你通关
3.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I,/T 5099-1999,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m或( )倍洞径距离放炮时,双方人员均需撤离工作面。
A.30,5 B.25,5
C.30,3 D.25,4
4.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 )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向开挖贯通。
A.15m B.12m
C.10m D.8m
5.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T 5135-2001,爆破器材仓库、储存室的位置、结构和设施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经( )认可。
A.质量监督部门 B.当地公安部门
C.项目法人 D.监理单位
6.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某围堰保护对象为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下游为一般城镇,若围堰失事将影响工程总工期和第一台机组发电,且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围堰使用年限为2年,堰高20m,拦洪库容为0.8亿m3,则该围堰属于( )级导流建筑物。
A.2 B.3
C.4 D.5
7.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某水利水电工程的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级,其结构为土石结构,则该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为( )年。
A.50~20 B.20~10
C.10~5 D.5~3
8.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当坝顶填筑高程超过围堰堰顶高程时,坝前拦洪库容为0.8亿m3的混凝土结构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为( )年。
A.≥100 B.100~50
C.50~20 D.20~10
9.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3级不过水混凝土围堰堰顶安全加高值下限值为( )m。
A.0.3 B.0.4
C.0.5 D.0.6
10.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重力式混凝土围堰采用抗剪断公式计算时,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 )。
A.3.0 B.2.5
C.2.0 D.1.5
1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施工组织设计中,3级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 )。
A.1.1 B.1.2
C.1.3 D.1.4
1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对工地因停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引起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的一类负荷应保证连续供电,设( )个以上电源。
A.2 B.3
C.4 D.5
13.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木模板的设计时,若木材含水率小于( )时,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系数( )予以折减。
A.35%,0.6 B.30%,0.7
C.25%,0.8 D.25%,0.9
14.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当验算模板刚度时,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
A.1/400 B.1/350
C.1/300 D.1/250
15.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当验算模板刚度时,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
A.1/400 B.1/350
C.1/300 D.1/250
1.B; 2. D; 3.A; 4.A; 5.B; 6.C; 7.B; 8.C;9.B; 10. A; 11.B; 12. A; 13. D; 14. A; 1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