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美术试卷及答案(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2
中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武梁祠 为代表。
2、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
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 马君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画 的表现形式。
4、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 拉斯科 和西班牙的 阿尔塔米拉
5、《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 米隆 。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 哥特 式建筑之一
7、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 丢勒 和 霍尔拜因
8、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 旧石器时代晚期 ,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9、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 教学过程 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0、色彩的三属性包含 色相 、 纯度 、 明度 。
11、纯度是指色彩的 鲜浊程度 。
12、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 色相 。
13、在色环中,互成 150-180 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14、 类似色 也叫邻近色,指 色相 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橘红等。
15、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 焦 、 浓 、 重 、 淡 、 彩 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16、凡.高是 19 世纪的 荷兰 国家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17、个体的心理发展受 先天 和 后天 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二、问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
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3、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4、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 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