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导航

中小学活动课程到底是什么呢?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7

  要想了解什么是课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程是什么吧!

  中国宋代大儒朱熹较多使用课程一词,如“小立课程,大做工夫”等,其含义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包括孝、悌、忠、信等封建伦理道德,还包括修身之道,类似于我们现在对广义“课程”的理解。

  在西方,英语“课程”一词是从19世纪才开始使用的,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著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1859)一文里。除了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课程观”(泛智论)中提出人应该掌握一切有用的知识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斯宾塞“完美(幸福)的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论)。杜威“活动课程观” 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课程即是儿童的社会活动。”

  课程按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如:史、地、政、语、数、英),综合课程(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和活动课)活动课程(按儿童经验)。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又有哪些呢?

  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设计

  ①社会教育活动。

  小学1-2年级:

  比如:通过“我的祖国我的家”等了解我国一般地理、民族、省、市名称等常识。通过 “做国旗”、“今天我加入少先队”等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启蒙教育。通过“养成好习惯”、“做朵红花献父母”、“讲文明、有礼貌”、“小服务队”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懂道德,学会爱护公用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待人有礼, 学会礼貌用语,服装仪表整洁大方。通过“我有一双小巧手”,“争当自理小能手”、等活动,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培养自理意识,初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学3-4年级:

  比如:通过了解古今我国杰出人物,与好书交朋友和知识即财富、知识即力量等活动,懂得知识的重要,从而尊重知识,热爱学习。通过“提醒标志”等活动,知道交通信号等的基本常识,能识别一般的标志。并懂得严格要求自己,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通过“购物小参谋”、“今天我当家”、“珍惜劳动成果”等活动,认识自理与成才的关系,激发主动 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自觉性,学会保持自己生活环境的整齐清洁,养成珍惜劳动果实以及随时把自己物品摆 放整齐的良好习惯。

  小学5-6年级:

  比如:通过“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祖国建设和家乡的新貌。通过“当好一次好采买”、“吃亏是福”、“家务劳动知识竞赛”等活动,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了解自己身边的人,懂得怎样自我管理、怎样理解别人。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懂得维护少年权益的法律常识。

  初中一年级:

  比如: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学习、竞赛,进行“迈好中学生第一步”的教育。以“学雷锋,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为主题,通过讲雷锋故事、“雷锋就在我身边”演讲活动,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给老师的祝福”活动,进行尊敬老师、热爱人民的教育。通过“告别童年,走向美好明天”,举行集体退队,热爱人民的教育。通过“学习领袖风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增强使命感,自觉学习。

  初中二年级:

  比如:通过了解家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资源物产、风士民情、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制作墙报或报告的形式 ,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通过祭扫烈士墓或参观烈士纪念馆(碑)或请英模作报告,举行诗歌朗诵、革命歌曲演唱,进行革命历 史传统教育。通过请司法人员作报告或访问等形式,进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参观、访问、搜集祖国建设的新成就,以墙报或演讲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三年级:

  比如:通过“百货商场学问多”等活动,举办“伟大的祖国在前进”等演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把青春献给祖国”、“心中的楷模”等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通过出版“党的知识”、“光辉的历程”等板报或墙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②科学技术活动。

  主要是通过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关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小论文、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 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 步的科学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文学艺术活动。

  编写有关阅读、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等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 通过相应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文艺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和培养体验美、表现美。

  总之,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与学科课程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70年代以后,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论来意建立的教育心理学等的发展,活动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者不断趋于融合一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活动课程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