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导航

经济师中级邮电专业:社会信息化及其特征

来源 :考试网 2017-04-27

  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进程,因此,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实现信息化的具体要求也不同。但一般来说,实现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应该是信息化发展追求的高级阶段目标。也就是说,社会信息化应该包含国民经济全面信息化和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两大部分内容。

  (1)国民经济全面信息化的三个层次。①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②产业信息化指的是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在内的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行业信息库和网络,从而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的优化与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并逐步向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迈进,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③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经济活动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指的是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内统一的信息利用、信息沟通和信息流动。

  (2)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的内容。①社会生活信息化是指社会生活主体在一定社会领域中生存与活动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②社会服务信息化从狭义的角度,通常指的是社会服务方式的信息化,它包括社会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和社会服务方法的信息化。从广义的角度,它还包括社会服务主体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客体的信息化和社会服务内容的信息化。社会服务主体的信息化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社会服务行业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组织的信息化,以及社会服务人员的知识化等。③社会管理信息化就是指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信息化的办公技术、调查技术、监控技术、传播技术、沟通技术等来不断提高社会行政效率和效益,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社会菅理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信息化的特征

  (1)社会组织网络化、扁平化。

  (2)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

  (3)信息终端的基本普及。

  (4)社会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方式的转型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更重要的是实现零部件的一次开发成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二是刚性生产方式转变为柔性生产方式,一方面突出了研发设计在整个生产流程当中的比董,另一方面注重模块化部件和变异设计的零件;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全球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而企业间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成为分散型生产方式的补充。

  (5)交易方式实现转变。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