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导航

2016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串讲:转移性支出

来源 :考试网 2016-04-26

2016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串讲: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英国在1908年,法国在1910年就社会保障进行了立法,美国在1935年开始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的内容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社会保障应承担9个方面的风险保护,即疾病、生育、老年、残疾、死亡、失业、工伤、职业病和家庭,从而满足劳动者一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方面内容组成。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①养老保险:从许多国家的情况看,其主要对象是工商业的广大劳动者。

②失业(待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相比,失业保险基金征集较少。这是因为:第一,失业风险涉及的对象相对较少,失业风险经历的时间也相对较短;第二,失业津贴的发放是有条件的,通常的标准也较低。

③医疗保险:不仅患病职工(退休职工)可以享受,职工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

④生育保险。

⑤工伤保险:向因公负伤的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医疗费、伤残补助津贴等,待遇标准一般高于非因公负伤的职工。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其特点有:第一,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第二,受保人享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

(3)社会福利。主要是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如社会福利院。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社会保障支出是随经济周期而发生反向变化的,它可以弱化经济周期的震荡波幅。

3.社会保障与税收相得益彰,共同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

4.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商业保险的局限。

商业保险市场存在的局限性:(1)由于商业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商业保险市场失灵。(2)商业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3)商业保险市场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4)商业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1.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受保人和雇主要缴纳保险费。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按规定交纳了保险费,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

2.社会救济型

社会救济型的社会保障有两个特点:一是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资金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资;二是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只有经济条件符合受保人的资格才享受政府的津贴。

3.普遍津贴型

普遍津贴是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中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普遍津贴的资金来源与社会救济一样也完全由政府一般预算拨款,与社会救济不同的是,受保人在享受津贴时并不需要进行家庭生计调查。

4.节俭基金型

节俭基金是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由政府负责管理。一旦个人发生受保事故,政府要从其个人账户中提取资金支付保障津贴;而当职工不幸去世时,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家属可以继承。

节俭基金类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与社会保险计划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受保人之间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收入再分配,因而不具有互助互济的保险功能。这种保障计划虽然没有任何收入再分配功能,但却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

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补贴的对象是企业和居民;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屁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直接影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财政补贴的分类:

(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

企业亏损补贴仅限于国有企业,也称为计划亏损补贴。

价格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都与产晶的价格有关,但两者存在不同之处。注意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第一,价格补贴直接与市场零售商品有关,而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第二,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屑民,企业亏损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相关的企业;第三,价格补贴是在流通环节上的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在生产环节上的补贴;第四,价格补贴的对象是商品,而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企业。

现在价格补贴在财政支出中列支,企业亏损补贴作为冲减收入处理。

(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

生产环节的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流通环节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分配环节的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等。

消费环节的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

(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生产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财政贴息。

生活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

(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现金补贴一一明补,如职工副食品补贴。

实物补贴一一暗补,实物补贴是补贴接受主体并未真正获益的财政补贴,即补贴利益发生了转移的那部分财政补贴。如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仅有这两项补贴。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分类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刺激性税收支出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列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税收抵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

(1)税收豁免。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最常见的税收豁免项目有两类:一类是免除关税与货物税;另一类是免除所得税。

(2)纳税扣除。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例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最主要的税收抵免有两种形式,即投资抵免(投资津贴)和国外税收抵免。

税收抵免与纳税扣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后者则是从应纳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

(4)优惠税率。优惠税率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纳税限额事实上就是优惠税率的方式之一。

(5)延期纳税。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

(6)盈亏相抵。盈亏相抵是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盈亏相抵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就其应用的范围来看,盈亏相抵办法通常只能适用于所得税方面。

(7)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计提较多的折旧。

(8)退税。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作为税收支出形式的退税是指优惠退税。其中包括两种形式: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涉及的税种有: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