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导航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习题:态度与行为

来源 :华课网校 2022-08-11

1.小罗拟向主管请假一周回家探望家人,为了说服主管改变态度,同意自己的请假要求,小罗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趁主管心情好的时候提出请求

B、向主管承诺,假期之前加班完成工作任务

C、向主管说明,几天后是老人的60岁生日,回家探望老人意义重大

D、采用多种方式反复向主管提出申请

E、趁他人在场时提出申请,使主管不好意思拒绝

参考答案: A,B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此题综合考虑说服信息和被说服者的影响因素。

被说服者心情好的时候,不愿意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容易被说服。A、B说法正确。

CDE说法不符合相关理论,属于干扰项,故排除。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

2.在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中,()认为人的态度和其他行为习惯一样,都是通过连接、强化、模仿等机制后天习得的。

A、认知失调理论

B、学习理论

C、诱因理论

D、认知一致性理论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态度形成的理论。

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态度和其他行为习惯一样,都是通过连接、强化、模仿等机制后天习得的。

诱因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一个人采取的态度由他对于收益多少的判断而决定。

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一致性并赋予意义,因此,普遍倾向于采取符合他们总体认知结构的态度。

A属于态度改变的理论,CD说法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3.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认知需求高的人容易被说服

B、自我监控高的人容易被说服

C、自尊心较弱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D、敏感期的青少年不容易被说服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被说服者的因素。

认知需求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A错误。

自我监控高的人容易被说服。B正确。

自尊心较弱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不足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容易被说服。C错误。

敏感期的青少年更容易被说服。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4.(  )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

A、学习理论

B、认知一致性理论

C、诱因理论

D、得失理论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态度形成的理论。

诱因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一个人采取的态度由他对于收益多少的判断而决定。

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态度和其他行为习惯一样,都是通过联结、强化、模仿等机制后天习得的。

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一致性并赋予意义,因此,普遍倾向于采取符合他们总体认知结构的态度。

D说法教材中并未提及,为干扰项;AB说法都不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5.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首先看看态度是指向一般群体,还是特殊个体是( )因素。

A、态度的特殊水平

B、时间因素

C、自我意识

D、态度强度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首先看看态度是指向一般群体,还是特殊个体是态度的特殊水平因素。

BCD属于通过态度预测行为应注意内容,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6.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态度

B、增加认知

C、消除认知

D、改变行为

参考答案: C

7.为了消除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提出的克服方法不包括()。

A、对抗刻板印象

B、改变态度

C、平等接触

D、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偏见。

为了消除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提出的克服方法包括对抗刻板印象 、平等接触、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B选项描述的是费斯汀格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ACD为正确说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8.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

B、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少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

C、认知需求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D、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是由海德创立的

E、自我监控程度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参考答案: B,E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A正确。

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分散注意。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B错误;

认知需求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C正确。

海德创立了平衡理论,D正确。

自我监控程度高的人易被说服,E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E。

9.情境因素包括()。

A、人格

B、心情

C、介入程度

D、预先警告

E、分散注意

参考答案: D,E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分散注意。

被说服者的因素包括被说服者的人格、心情、介入程度、自身免疫和个体差异等。

ABC都属于被说服者因素,DE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E。

10.戒烟者为减少因再次吸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可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实现,以下属于这种做法的是( )。

A、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B、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C、我喜欢吸烟,不想真正戒掉我的烟瘾

D、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参考答案: D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改变认知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其中,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是指让一致性的认知变的重要,例如: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D说法正确,ABC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关于偏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偏见与态度中的情感成分没有关系

B、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会导致偏见的产生

C、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D、具有权 威主义人格的人易产生并固守偏见

E、偏见主要与态度的认知成分有关

参考答案: B,C,D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偏见。

偏见与态度有关,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A、E错误。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形成的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和影响,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具有权 威主义人格的人易产生并固守偏见。BCD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D。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