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导航

一级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教材讲义:第七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17

第三节 道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道路的平面设计

  道路宽度,转弯半径,道路交叉口,场地内道路与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以及尽端道路的回车场的尺寸。

  ㈠道路的宽度。

  根据行车的数量、种类确定。场地内单车道最小宽度3.5m,双车道6.0~7.0m,生活区内主要车行道5.5~7.0m,次要车行道3.5~6.0m。当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时,单车道最小宽度为4.0m,双车道最小宽度为7.0m。

  ㈡道路的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系道路在转弯或交叉口处,道路内边缘的平曲线半径。转弯半径的大小,应根据通行车辆的型号、速度和有无挂车等确定。

  ㈢回车场

  当采用尽端式道路时,为方便行车转弯、进退或调头,应在道路尽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应≥12×l2m。

  ㈣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二、道路交叉口

  ㈠设计原则与规定

  ⑴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⑵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⑶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⑷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⑸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快速路的重要交叉口应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主干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宜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⑹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

  ⑺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

  ⑻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

  ①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

  ②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③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④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辆/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⑤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⑥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

  ⑼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⑽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㈡道路交叉口的视距

  道路交叉口的视距指在交叉口处,使司机视线能看见对面来车的距离一般≥21m,在视距范围内不应植树或设置建筑物,以确保行车安全,一般情况会车视距应≥20m。

  ㈢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设计原则如下:

  ⑴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⑵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2%。困难情况下应≤3%。

  ⑶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

  ⑷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进水口。

  ㈣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应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其最小宽度为4m,需要时可根据行人交通量加宽。机动车车道数≥6条或人行横道长度>30m时宜设安全岛,安全岛的最小宽度1m。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

  ㈠道路的横断面形式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分为城市型、公路型两类,城市型道路用于道路较密集和外观要求较高的场地,其特点为:设有保护路面的路缘石,采用暗排雨水。公路型道路常用于道路密度较小,地形起伏较大,外观要求不甚高的场地。在道路两侧不设路缘石,而有保护路面的路肩,采用明沟排雨水。城市型有排水暗沟;公路型有排水明沟及路肩。

  ㈡道路横坡

  道路横坡大小的选择应从路面类型、行车方便、有利排水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道路横坡方向有单坡、双坡两种,但横坡坡向都应将排水接至雨水暗沟或明沟。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㈠设计原则

  纵断面的确定应与场地竖向布置、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互相配合。

  ㈡变坡点与纵坡

  道路的变坡点距离一般应在50m以上,对于相邻段的坡差也不宜太大,应避免锯齿形纵断面。道路纵断面变坡处,当相邻纵坡差>1%~2%时,为保证所需视距和有利行车条件,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凹形竖曲线为1OOm,凸形竖曲线为300m。

  ㈢纵坡坡长

  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应≤8%,在个别路段可≤11%,但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最小纵坡宜≥0.3%。当道路纵坡较大,要避免长距离的上坡或下坡,为保证行车安全,对不同纵坡的坡长应予以限制。当道路纵坡较大,又超过限制坡长时,应设置≤3%的缓坡段,其长度宜≥80m。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