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导航

2018二级建筑师场地设计讲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23

场地边界及地形地貌  

  场地边界由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图上标明的坐标确定,而地形图同时也直观地反映出场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对于与场地边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几个元素如地形图、坐标、高程、等高线等,必须有清晰的概念。

  一、地形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过现场测量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手段绘制而成的。

  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一段实际长度的比值。区域性地形图常用l/5000~1/10000比例尺,总图常用l/500~l/1000比例尺。在进行场地选择和场地设计时,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区域地形图或l/500~1/1000比例尺的场址地形图。

  地形图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定符号也叫图例。地形图的主要图例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注记符号三大类,不能相互混淆。

  二、方向与坐标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0。总图中应绘制指北针或风玫瑰图(图2一2)。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建筑坐标网应画成网格通线,自设坐标代号宜用“A、B”表示(图2一2)。坐标值为负数时,应注“一”号,为正数时、“+”号可以省略。

  3.总平面图上有测量和建筑两种坐标系统时,应在附注中注明两种坐标系统的换算公式。

  地形图的方向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形图上任意一点的定位,是以坐标网的方式进行的。坐标网又分为基本控制大地坐标网和独立坐标网。坐标网一般以纵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标网以横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东方。

  三、高程和标高

  高程,系测量学科的专用词。地面各测量点的高度,需要用一个共同的零点才能比较起算测出。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为零点(水准原点)。我国已规定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并在青岛设立水准原点,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点。地面点高出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绝对高程”或称“海拔”。以黄海基准面测出的地面点高程,形成黄海高程系统。如果在某一局部地区,距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水准点较远,也可选定任一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这冷水准面称为假定水准面。地面作一测点与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相对标高。以某一地区选定的基准面所测出的地面点高程,就形成了该区的高程系统。由于长期使用习惯称呼,通常把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统称为高程或标高。为了使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能在统一高程系统下进行测量和建设,国家已将我国现行几个覆盖较大地域面积的高程系统采用的高程基准与黄海基准的关系差值列出,详见表2一5,以便换算使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城市(或地区)以及水利、铁路等部门还有各自的单独系统。如北京通常采用的北京地方系统,其水准原点为新中国成立前所定。现在西安门大街北大医院后院密闭石屋内石桩标高48.623即由该原点导测出来,作为全市高程依据。目前,已能找出各系统之间的高差关系。例如北京地方系统换算成国家系统须减去0.30155m,简称0.302(因北京通常采用的北京地方系统高出了0.30155m)。北京系统换算成水利系统要加1.111m。

  地形图及钻探报告均采用绝对标高。竖向设计也采用绝对标高。

  相对标高表示两个任意地点相比较存在的高差。建筑设计中,通常以首层室内地面定为相对标高的起算点±0.00,为了与采用绝对标高的竖向设计相一致,在建筑总平面中必须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

  

  高于起算零点的相对标高为正值,低于相对标高起算零点的相对标高为负值。

  四、等高线与排水

  1.等高线

  我们所在地面通常是高低不平的,假如整个地面被某一标高的静止水面所浸没,则水平面和地面相交处的垂直投影便形成一条周而复始的闭合曲线,这就是等高线。如果设想有若干个不同标高的静止水面与地面相交,那么相交线的垂直投影便形成一幅地形图纸。

  不同标高的等高线相互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地面倾斜角越大,采用的等高距也越大。通常等高距采取数字为0.lm、0.2m、0.5m、1.0m。

  等高线的性质概括如下:

  1)等高线一定在图幅之内或图幅之外,首尾相接成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代表地面倾斜度的大小,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倾斜度越大。

  3)地面排水方向一定垂直于等高线(图2-3)。

  4)凡横跨谷地,等高线一定向高端弯曲;横跨脊地,等高线一定向低端弯曲(图2一4)。

  5)两条闭合等高线,如果标高相同,其距离最近处只能相切,而不可能互相交错(图2-5)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线间距是随着地形变化而变化的,且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地形图上采用多大的等高距一般取决于地形坡度和图纸比例,一般比例越大或地形起伏越小采用等高距越小,反之则采用较大等高距。一般l/500、1/1000地形图上常用lm的等高距。

  

  2.选高点,确定排水趋势

  道路定线完成后,开始对被道路网分割的地块进行竖向规划。首先要选定地块的高点,确定排水趋势,高点位置不外以下三种:(图2-6)。

  

  高点和排水趋势的确定,要与地形现状及道路设计综合考虑。

  五、土方计算方法

  1.土方计算

  土方计算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常用的等高面法和权重高法。

  1)等高面法图2-7是一块台地,注明34.20和34.00两个标高,其分界的点线表示的地位,经过踏勘知道地势坡度基本一致,可以说点划线以左是34.20的等高面,点划线以右是34.00的等高面。

  2)权重标高法“权重”属于误差理论的概念,图2一8为一块低地,高程34.10占总地块的3/4,32.00占总地块的1/4。3/4和1/4就是两个小地块的权(如果两小地块所占总面积的权一样大,我们称这两块地等权)。整个地块的平均高程,既不是34.1,也不是32.0,更不是二者相加取平均值。而是应当各自高程乘以权再相加,即:

  34.1×3/4+32.0×又1/4=33.6

  这个33.6称为这个地块的权重高。这样计算,最接近实际。

  2.求面积

  1)用求积仪

  一般常遇到的地块,多数都是不规则形状,它的面积不能像正方形、矩形那样直接用长乘宽求出,而应当利用求积仪滚测出来。对每个等高地块要进行编号。

  2)图解法

  当身边没有求积仪时,可以用色笔把地块划分成许多多边形平面。如图2-9所示,可以利用比例尺量算面积。用这个方法,其精度不亚于用求积仪所得的结果。关键是地界裁弯取直取舍要恰当,否则误差会加大。

  3.求规划平均标高对每一个地块总会有几条等高线通过,如图2-10便有5条等高线通过,标高分别为21.10、21.20、21.30、21.40、21.50,因为是等距离,说明地块坡度均匀,因此平均标高便是中间的一条21.30,规划等高线一般规律如此。

  4.求填挖量原地形的权重标高和规划平均标高的差数就是填挖深度,然后乘以面积便是土方量。这个计算结果可以用色笔随时注明写在每个地块上。

  

  用这个方法计算的土方量,有经验的话还是比较准确的。

  六、道路的纵坡和坡长

  纵坡和坡长的关系还要考虑到视线问题,即一段坡中的高点、低点高差最好不超过视平线的高度,当坡度较大时要设缓坡段(图2一11)。道路纵坡如果变化过于频繁,有时看来十分结合地形,但是由于在很短距离内就要变化坡度,也会给行车带来不便,因此,不宜这样设计。

  七、道路的分水点、汇水点

  道路的分水点、汇水点的位置选择除应满足道路本身需要外,还要与建筑布局结合,否则位置不当,会给居民带来不便(图2-12一图2-15)。

  1.高点即分水点:应当争取定在建筑物、场院或道路的主要出人口。

  2.低点即汇水点:当采用路面排水时,应当定在交叉路口,但这个路口又必须是另一条道路的分水点或道路坡度通过点。如果做不到时,也可选择交通频繁的出人口的两侧或其他地带,由管道排水,但要注意这种汇水点道路两侧必须安置足够的雨水口,保证最大降雨量的排水。交叉路口不宜作为两条路的汇水点,因为此处积水会影响四面的交通。

  3.通往某建筑物或专用场地的道路是下坡路时,为避免尽端出人口处积水,道路汇水点宜选在距出人口1/3处。

  

  八、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形

  地球表面的起伏相差很大通常将其分为平原和高地两大类。凡地面起伏不大,大多数坡度在20以内的地区称为平原(或平地)。高地又分为—丘陵、山地和高山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20一60之间的地区称为丘陵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60一150之间的地区称为陡坡地(或山地);其地面坡度大多数大于250称为高山地。

  (一)山头与洼地

  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皆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的准则是:凡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围者为山头,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常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就是一条垂直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滑方向的细短线。

  (二)山脊与山谷

  山脊是顺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相邻的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的等高线表现为—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量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例山坡流向山谷底,集中到山谷线而向下流。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三)鞍部

  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呈鞍形的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汇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个小的闭合曲线。

  (四)其他几种地形

  其他几种地形:挡土墙、峭壁、土坎、填控边坡。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