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十四章 第2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7
中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十四章 第2节
第十四章 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
第二节 婴幼儿的健康管理
【相关阅读】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教材|二级大纲|三级大纲|职业标准比重
目 录
婴幼儿(0~3岁)生长发育迅速,是人一生中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婴幼儿生长发育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
婴儿出生后,前半年增长速度比后半年快,体重平均每月增加6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500g,周岁后发育基本是稳步增长,直至青春期又会出现短期内猛然加速。出生后第一年平均身长增加25cm,前期增长的速度比后期增长快。从6个月前后开始萌生乳牙,2岁内乳牙总数等于月龄减4~6。同时,婴幼儿时期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都会有所增长。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快慢不同。神经系统发育领先,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也在不断发育成熟,婴儿的吞咽功能已经十分成熟,双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有利于吸吮活动。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淀粉酶含量低.因此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随着唾液腺发育的迅速完善淀粉酶会不断增加。婴儿食管较短,早产儿和新生儿常因下端贲门扩约肌松弛而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婴儿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出生时30~60ml,1岁时达到250~300ml。婴儿肠道相对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但因为肠移动性大且肠系膜较长,易发生肠套叠。
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感染。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异物容易坠入右支气管内。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力,故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婴幼儿因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使得呼吸量受到一定限制,但因代谢旺盛需氧量高,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因而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尘埃及异物颗粒,因此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出生后脑实质生长很快,第一年脑的发育尤为迅速。4岁以前是脑的结构及功能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也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侵袭。出生时小脑发育较差,出生后6个月达到发育高峰。出生后各种感知能力发育也都很迅速,包括视感知、听感知、嗅觉和味觉、皮肤感觉。运动神经的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
婴儿出生后婴儿体内由母体传递的抗体开始逐渐消失,对各种传染病比较易感。因此,母乳喂养、营养供给和免疫接种显得非常重要。
(一)个体因素
婴幼儿由于处在发育时期,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如各个系统发育不均衡,消化、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这些特征与婴幼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使得婴幼儿对一些疾病易感。
(二)环境因素
婴幼儿期主要在家庭的环境中,与外界接触不多,因此家庭环境的洁净和亲属的情感影响着婴幼儿的发育和成长。
(三)生活方式和行为
婴幼儿还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所以其健康会明显的受到家庭主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喂养方式的影响,更多地受到母亲的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影响,例如,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婴幼儿养育方式,及时发现不适症状,及时的利用卫生服务,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等。
(一)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
一般来讲,婴儿出生后应该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婴儿出生时的情况,随访婴儿的发育情况。社区医生会给予一定的喂养指导。同时,儿童的定期健康体检是系统、连续动态地对儿童健康、生长发育、保健服务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建议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5个月、8个月、12个月时分别做体检,1~3岁每半年做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患病情况)、体格发育测量、全身系统检查、智力筛查、血红蛋白测量。进入幼儿期后,定期的健康检查还包括口腔保健、视力保健、听力筛查等。
(二)营养
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猛,代谢旺盛,需要足量的营养素供给。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生长发育需要。但婴幼儿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受到一定限制。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能量日摄入量1周岁以内AI为0.40MJ (95kCaD/(kg.BW),1~2岁RNI为男童4.60MJ(1100kCal),女童4.40IvU(1 050kCal),2~3岁RNI为男童5.02MJ(1200kCal),女童为4.81 MJ(1 150kCal)。推荐的数值对个体婴幼儿差异较大,但对集体婴幼儿而言,不应低于推荐值的90%。婴儿的蛋白质需要量是用营养状态良好的母乳喂养的婴儿的需要量衡量。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建议蛋白质RNI婴儿为1.5-3.0g(kg.d),1~2岁幼儿为每日35g,2~3岁幼儿为40g。脂肪是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摄入过多和过少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都不利。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膳食中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适宜比例6月龄以内为45%~50%,6月龄~2岁为35%~40%,2岁以上为30%~35%。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婴幼儿能量,帮助机体蛋白质的体内合成以及脂肪的氧化。如能早期给婴幼儿添加适量的淀粉,可以刺激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但如婴幼儿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过多,则会在肠腔内发酵过强,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刺激肠蠕动而引起腹泻。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婴幼儿时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较容易缺乏的有钙、铁、锌。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理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几乎所有的维生素在缺乏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中的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还应该注意维生素E和C的补充,早产儿更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E。
婴儿时期,母乳是天然的喂养方式,具有营养素齐全、比例合适、含有特异性免疫物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可以使婴儿有效地抵御致病菌及病毒的侵袭。因此目前我国推荐在婴儿时期进行母乳喂养。断奶过渡期通常从4月龄开始持续6~8个月或更长,期间母乳照常喂养直到断奶。在婴儿4~6个月时,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应添加断奶食物作为母乳的补充。断奶食物添加的顺序为先单纯后混和,先液体后固体,先谷类、水果、蔬菜,后鱼、蛋、肉。
(三)计划免疫
中国有比较完善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和制度。从出生开始,就为新生儿建立了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建立计划免疫登记卡及预防接种证,婴儿期要完成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2007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其中涉及婴幼儿期免疫规划的疫苗有: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四)体格锻炼
体格锻炼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如空气、日光、水和肢体活动进行身体锻炼,能提高机体固有的防御能力和获得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提高抗病能力以预防疾病。
(五)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从新生儿起就可以培养每天洗澡,大便后冲洗臀部的习惯,定期剪指甲;1岁开始就可以学着自己打湿手、抹肥皂.并教洗手的方法;l岁半后,可教用流动水洗手;2岁以后学习自己洗手,认识自己的毛巾,擦干手脸;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睡前勿进饮食、注意口腔卫生;3岁开始刷牙。
幼儿时期开始形成一定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关系到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均衡营养的基础,也能促进胃液分泌、消化良好,维护消化道健康,并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饮食习惯包括餐前准备(餐前洗手、餐后漱口、擦嘴)、定时定量进餐、不偏食挑食等。
(六)心理保健
婴幼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起点,对以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儿初到人间,心理活动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婴幼儿期母爱是首要的保健因素,母亲微笑的面孔、爱抚的动作、亲切的语言将促进婴幼儿良好的情绪、语言和运动的发育。父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同样也给予婴幼儿照顾,有利于其对周围人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同时应该尽可能提供给婴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摆弄物体的机会,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婴幼儿的语言交谈,对他们耐心地进行言语训练,有利于促进其言语功能的良好发展。早期的家庭影响对性格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需要注意教育方法,培养良好性格。
(七)常见病防治
维生素缺乏性佝倭病:常由于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过速、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易激惹、夜惊、多汗,出现枕秃、方颅、前囟增大、出牙延迟,严重者可出现郝氏沟、串珠肋、鸡胸、脊柱畸形、O形或X形腿及体格发育迟缓。患病后及时就医,通常采用口服维生素D来进行治疗。该病的预防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包括对孕妇围生期乳儿期的合理预防佝偻病知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营养素的严重不足或过多,以及代谢障碍造成的机体营养失调,主要表现为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症包括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可能由于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足引起。表现为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低于正常值。发生后应该及时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或急慢性感染,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其预防主要是通过指导母亲喂养,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监测生长发育情况。营养过剩是机体摄取的营养素超过了本身的需要,多余部分在体内蓄积并引起病理状态。克服营养过剩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普及营养学知识,宣传平衡合理营养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营养素,安排一定的体育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营养缺乏性贫血:常由于摄入不足、损失过多、吸收障碍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毛发易脱落等。一般采用口服铁剂治疗,以补充铁的储存量。预防措施主要是及时添加动物类食品的辅食及铁强化食品,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乳母也要注意补铁。
锌缺乏症:也通常由摄入不足、患病等原因引起。可以服用锌剂治疗。预防也主要注意添加辅食,辅食中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
在婴幼儿的健康管理中,母亲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是她们判断了症状的出现和恶化,及时准确地提供了食物、水和药物,而卫生工作者多是把母亲作为命令的被动接受者。因此,WHO建议促进卫生工作者和母亲的交流,帮助母亲学习照顾儿童的技巧。
热点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时间_入口|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条件|报名材料|报名流程
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鉴定备考专题|考试时间|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职业标准
小编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考指南|职业前景|考试流程|培训对象|职业意义|工作内容
2017年健康管理师成绩查询时间_入口|证书样本|证书颁发时间|考试教材|大纲
对健康管理师还有相关疑问的,不妨立即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或直接点击 快速联系通道 ,在线专家会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