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十二章 第4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3
中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十二章 第4节
第十二章 健康服务产业的应用
第四节 健康管理与养老服务产业
【相关阅读】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教材|二级大纲|三级大纲|职业标准比重
目 录
1、考察学习国际养老服务业的经验
2、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3、我国重点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与机遇
1、中国养老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瓶颈
2、养老服务业运营风险管理
3、健康管理是养老服务业的未来
4、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学习先进模式,缩短产业差距
2、结合国情,转变思路
养老产业:指围绕养老这一共同内容展开,有利益相关、分工不同的各个以养老为最终价值实现的相关行业所组成的具体产业。养老产业发展:对解决养老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及社会管理,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负担转化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都有很大益处。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世界老龄化速度,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1、考察学习国际养老服务业的经验
随着设施养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我们许多民间企业纷纷涉足养老市场,尝试为我国的养老事业提供多样化服务,由于他们大多属于除此接触养老行业,没有任何经验,所以纷纷出国考察,希望借鉴其他国家创建、运营养老院的经验,这不失为一条捷径。
2、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可分为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 三个阶段。中国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养老产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尽管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亿人,占8.87%
2).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小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人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3).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式下发生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按照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推算,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将十分繁重。
3、我国重点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与机遇
2011年2月,民政部办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一应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挥在那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这份规划指出了我国目前养老行业的现状: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等诸多问题。
国务院2013年9月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35号文)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全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提供10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养老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标准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1、中国养老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瓶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增加老年人社会福祉以及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应当人口老龄化的环境更加复杂。在这样一个全球范围内老龄人口规模最大、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显得尤为重要。
1)、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于201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1年的峰值9.4亿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2013年继续下降到9.36亿,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确已在2012年出现。
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在人口结构变化的第三阶段,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消失,转而形成的是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剧烈冲击。
2)、飙升的老龄化成本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首要冲击就是政府在养老金、医疗保障以及养老服务方面支出成本的刚性上升,第二是将可能威胁到公共财政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3)、虚弱的养老保障
随着人口抚养比和制度内赡养比的上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其一是制度对公共财政投入的需求压力;其二是制度岁养老金给付的支出压力。以浮动的养老金领取标准和覆盖率为参数指标测算,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2015年左右就会出现基金缺口。
4)、养老资源匮乏
由于起步较晚,养老服务方式的转型和社会效益的提升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发展相对滞后,民间资源和市场力量又参与不足,现有社会养老资源与老龄化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5)、机构养老供给乏力
2012年,与1.04亿老年人口总量相比,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仅为1.96%,平均1000名老人中仅有19.64名老人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养服务。
6)、居家养老发展滞后
从我国老年人的实际居住环境出发,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以社区为单位的空间里,即以社区作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一定空间的地理范围,这也是由老年人生理特点决定的。因此,居家养老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在空间范围上超过后者,两者是正式照顾体系范畴和非正式体系照顾体系范畴的关系。
2、养老服务业运营风险管理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族构成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促使养老设施入住需求增大。但长期经营养老设施这种非常特殊的产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为了能够长期安定的经营,是否从最初就预测分析出了将来随时会出现的问题,是否制定了足够详细的视野计划以及经营模式来规避风险以及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规模养老产业项目的兴起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的望而兴叹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种现象其实是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反思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搞清楚养老住宅到底有哪些风险。
1)入住人群的风险
高龄者的特征,即通过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会在短时期内突然发生变化,我们称为加龄变化。本来能够自己走路的人逐渐变成需要坐轮椅行动甚至卧床不起。这种加龄变化可能是逐渐的,也可能是因为骨折或者疾病突然加重。同一个老人在居住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护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都会不同。这就增加了日常生活中的事故纠纷风险和增龄变化的应对风险。
2)提供服务内容的风险
养老院不是医院,但是需要配置护士来进行日常的健康管理,还必须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应对随时出现的紧急医疗状况,适当面对医疗需求增大的高龄者应对风险。养老院不是宾馆,因为进去的人会把那里当成通向人生终点的驿站而无意中途下车。经营管理者不但要满足入住者的衣食住行需求,还要协助他们及时获得医疗服务、进行健康管理和康复理疗,更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为“老人”这类特殊人群提供衣食住行、娱乐、心理疏导、医疗康复等一系列综合具体的终生服务的场所。
3)经验管理的风险
正如看病需要医疗保险一样,真正要做到老有所养也同样需要国家的养老保险扶持才能实现。这里所说的养老保险和养老金是两个概念,养老保险就像医疗保险一样在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利用门诊或住院的医疗服务后可以用保险来部分偿付医疗费用,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样,如果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话,不同程度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者也可以在养老院或自己家中接受养老护理服务,用养老保险来支付部分护理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民公平享用养老护理服务的目标。否则仅仅依靠增加养老病床去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是没有的。而养老金只是退休后的生活费,是远远不够用来支付养老费用的。这就面临管理带来的业务风险、收支恶化风险、养老协议等其他经营风险。
3、健康管理是养老服务业的未来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里的变化,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特殊需求。概况来说,集中反应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医疗需求三个反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不管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老年服务的供给上,都集中在经济赡养方面。伴随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人们才开始关注老人的其他需求问题,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思想。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于能够吃饱穿暖的低层次需求,而是希望能够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生活过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使自己能够不断的完善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
追求幸福、追求生命质量是当今老人共同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健康的身体是前提条件。而老人在退休后到行动不便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提高生命质量唯有通过健康管理来实现。所以,在养老服务业中,健康管理是发展的重担和未来。
“医养结合”弥补养老院就医难。“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是当前养老失业的发挥在那思路。“医养结合”正是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养老模式。有病治病,无病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可以让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既不长期占用医院的床位,又能满足老人对老年病漫长的护理需求。
3、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被作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规划中,无论是居家养老体系,还是社区建设托老所,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都需要专业的服务提供者。
由于养老服务不是一种简单的项目,这样就对提供机构养老的相关人才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要求素质高、技术全面、受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才!
从广义上讲: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
在具体一些:为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培养的在各种老年服务专门机构从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包括在各种养老机构中从事老年服务一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现有的老年服务机构中这类人员包括以下分类。
(1)、生活照顾人员。提供饮食、喂食、换衣、如厕、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聊、照顾日常生活等。
(2)、医疗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专业医护、心里咨询师、健康管理等专业工作人员。
(3)、生活服务人员。法律咨询师、专业理财师、老年教育工作者等。
(4)、机构管理人员。健康讲师、会计人力、资源销售人员等。
国发(2013)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国家要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康复、护理、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国发(2013)4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
1、学习先进模式,缩短产业差距
世健联健康产业分析专家魏跃院长在2014年9月22日落下帷幕的《健康服务业商业模式转型与人才升级研讨会》上,与来自全国健康产业的130多位知名专家、市场实战派代表分享了一组数字:《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尽管供需失衡,却有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仅有9%民办养老机构盈利,其中80%左右盈利率在5%以下。国内健康养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养老体系还有较大差距。
差距一:国家为了发展养老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导致政策难以落实,未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激励扶持作用。
差距二:养老服务业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单一,大多仅限于提供吃、住等基本服务,服务品种不丰富,缺乏护理、医疗、康复、教育等综合化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相应的配套政策也不健全。
差距三:个性化、专业化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更加少。老年消费群体已可明确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层次,但由于现有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造成一方面大量老人无床位养老,另一方面许多高端床位被空置。
差距四:各种层面的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管理人才缺乏,服务标准化水平不高,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每年人才流失率达40%至50%。
差距五:公立养老机构门槛高、床位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龄人需求,民营养老机构鱼龙混杂,行业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专业化程度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2、结合国情,转变思路
虽然国内养老服务业困难重重,但传统的养老服务业如果能尽快通过产业转型和人才升级,未来将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当前若养老机构满足实际需求,按老年人口与从业人员3∶1的比例配备,就能增加1000 多万人就业;预计养老从业人员从2010年的2000万人,到2030年将激增至7800万人;以每人年消费2万元计算,预计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对健康服务业发展需具有重要意义。
转变一,养老服务机构要通过商业模式转变创造新的盈利模式。通过单纯养老服务向能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服务主体转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将社区、医疗机构、保险机构、教育机构等与老人紧密联系起来,打造以老年健康服务、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基地。
转变二,养老服务机构要根据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通过学历培训、职业教育等多层次教育方式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健康管理师等岗位能力培训培养具有老年医学、康复、心理、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建立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转变三,养老服务机构要通过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走向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区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实施细则和标准,让机构有章可循;政府部门也应该委托专业组织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创建一批服务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健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养老服务新型代表机构。
转变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渐进完善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与时俱进,老年人整体购买力逐步提高,养生保健和养老需求较高,促使老年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势在必行。要由政府办服务向管理服务转变;积极培育和发展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行业机构协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热点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时间_入口|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条件|报名材料|报名流程
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鉴定备考专题|考试时间|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职业标准
小编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考指南|职业前景|考试流程|培训对象|职业意义|工作内容
2017年健康管理师成绩查询时间_入口|证书样本|证书颁发时间|考试教材|大纲
对健康管理师还有相关疑问的,不妨立即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或直接点击 快速联系通道 ,在线专家会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