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导航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一章练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6-26

  答案与解析

  1.D。脊髓腔穿刺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2.C。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患侧卧位,以减轻胸痛。

  3.D。

  4.C。中凹卧位的要求是:头胸抬高10°~20°,增大肺活量,改善缺氧症状;下肢抬高20°~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5.B。坐位或半坐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的负担。

  6.B。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取端坐位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

  7.C。休克患者宜采取中凹位,以改善缺氧症状和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8.C。孕妇胎膜早破时应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减轻腹压,降低羊水冲力,防止脐带脱垂。

  9.C。头高足低位即枕头横立于床尾,垫高床头15~30cm,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组织水肿。

  10.C。颅脑手术后,头部剧烈翻转可致脑组织位移,导致脑疝。

  11.B。膝胸卧位时,臀部抬高,肛门显露,便于医生操作。

  12.E。截石位可充分显露会阴部组织,可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及产妇分娩。

  13.C。颅脑手术后患者为防止脑干移位,避免患侧脑组织受压,术后24~48小时常规取头高足低位、健侧卧位。禁忌患侧卧位。

  14.C。使用约束带时,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局部血液循环,每2小时松解1次,防止过紧造成循环障碍。

  15.A。中凹卧位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患者休克症状。

  16.C。面部及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头颈部充血,减少伤口局部出血。

  17.B。患者膝胸卧位时,大腿与床面应成90°,因此需要护士重复要点。

  18.C。患者老年,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行直肠指检以侧卧位为宜,即可暴露肛门局部,又不增加心脏负担。

  19.E。半坐卧位的作用:①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②减轻切口缝合部位张力,减轻疼痛;③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等。此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目的是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轻伤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而不是减少腹部伤口出血和腹腔渗出液,因此备选答案只有E正确。

  20.E。应置引流部位在高处,故采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以促进分泌物引流。

  21.B。 22.B。

  23.B。床挡是一种保护具,可防止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坠床,协助患者满足安全的需要。

  24.B。腕部制动常用宽绷带制成双套结。其优点是约束环不会随着手腕的活动越拉越紧,既保证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又不会使肢体脱出。

  25.C。支被架可保证盖被不与体表直接接触,既使创面通风,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26.D。硬膜外麻醉后取去枕平卧6~8小时,防止头痛。

  27.C。腹部术后第2天应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50°,为防止下滑,膝下可提高15°。

  28.A。半坐卧位可应用于胸、腹、盆腔手术者,以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伤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