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导航

2019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6-25

  11、脊柱骨折急救搬运的基本原则是

  A.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

  B.始终卧硬板转运

  C.不可背驮运送

  D.不可抱持运送

  E.不可坐位检查和运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伤员,在搬运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脊柱处于正中位,至少要有三个人同时搬运伤员,搬运时三人都蹲在伤员一侧,一人托住肩部,一人负责腰臀部,一人扶住伸直的双下肢,协调一致的将病人移动致平板上,取仰卧位,周围用软布料垫好。然后,迅速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

  12、类风湿关节炎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

  A.关节滑膜炎

  B.血管炎

  C.周围神经病变

  D.骨质增生

  E.软骨增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13、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有关的因素是

  A.遗传、雌激素、阳光照射等因素

  B.感染、潮湿、寒冷及创伤等

  C.物理性损伤因素

  D.化学性损伤因素

  E.精神性损伤因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感染、潮湿、寒冷、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14、病变累及骨、关节及肌腱、滑囊、筋膜等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的是

  A.风湿性疾病

  B.类风湿关节炎

  C.骨关节炎

  D.骨质疏松症

  E.骨筋膜室综合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病变累及骨、关节及肌腱、滑囊、筋膜等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的是风湿性疾病。

  15、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机制是

  A.抑制滑膜炎

  B.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C.抑制T细胞功能

  D.抑制B细胞功能

  E.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是B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一类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消除炎症的药物,是有效的镇痛药物。其中有一些包括:水杨酸类、布洛芬及消炎宁同还可以用来退热。

  1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是

  A.暴露部位

  B.口腔

  C.胸部

  D.腹部

  E.下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80%病人有皮肤黏膜损害,常见于暴露部位出现对称的皮疹。

  1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哪项是错误的

  A.常用清水清洗

  B.忌用碱性皂液

  C.忌用化妆品

  D.避免阳光照射

  E.10℃冷水湿敷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10℃水远低于皮肤温度,用10℃水局部湿敷这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来说,相当于寒冷的刺激。故E是错误的。

  1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哪项是错误的

  A.常用清水清洗

  B.忌用碱性皂液

  C.忌用化妆品

  D.避免阳光照射

  E.10℃冷水湿敷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19、诱发骨质疏松的病因不包括

  A.膳食结构中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物质

  B.妇女在停经后缺乏雌激素的分泌

  C.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

  D.长期大量的饮酒、咖啡、吸烟

  E.长期服用补充维生素的药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营养因素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并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以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具体机制未明。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

  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以及儿童或青少年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后者的骨质疏松常是局限性的。胃肠道疾病,例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重下降以及营养不良,并与无月经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源于骨髓过度增生以及骨小梁连接处变薄,这类患者中还会出现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6.其他因素 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另外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并致提前绝经。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此题很明显的选择就是E,维生素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骨质疏松没有任何关系!

  2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营养障碍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肢端发黑、干性坏疽

  B.间歇性跛行

  C.持续性静息痛

  D.游走性静脉炎

  E.患肢末端溃疡经久不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此期除血管痉挛继续加重外,还有明显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常出现静息痛,并伴有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变薄、苍白,汗毛脱落和肌肉萎缩等。常有肌肉抽搐,尤以夜间明显。患肢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Buerger征阳性;足背静脉充盈时间进一步延长。

  Ⅰ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踝/肱指数<0.9。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Ⅱ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根据行走后出现疼痛的最大间歇性跛行距离,分为:Ⅱa>200m;Ⅱb<200m。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苍白更为明显,可以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变形、小腿肌萎缩等现象。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Ⅰ期严重,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患者屈膝护足而坐,或辗转不安,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除Ⅱ期所有症状加重外,趾(指)腹色泽瞎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水肿。动脉已有广泛、严重的狭窄,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组织濒临坏死。

  Ⅳ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除静息痛外,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如果继发感染,干性坏疽转为湿性坏疽,出现发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病变动脉完全闭塞,踝/肱指数<0.3。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流,已不能维持组织存活。

  所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对应于Ⅲ期,主要表现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

  21、间歇性跛行常见于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下肢外伤恢复期

  C.下肢静脉曲张早期

  D.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E.血栓性静脉炎

  【正确答案】:A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