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主管护师考前必做试卷九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16
中61.某病人,男,28岁,诊断为尺桡骨骨折,疑已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
A.抬高患肢 B.为病人抽血化验 C.给予石膏绷带外固定
D.立即输液 E.筋膜切开术
62.赵小姐,16岁,被同学从背后突撞腘窝跪倒在地,造成髌骨骨折,其致病因属于( )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力 D.积累劳损 E.骨骼病损
63.病人,男性,51 岁。车祸中致左股骨中段开放性骨折,局部畸形,骨折端外露,伤口有活动性出血。不妥的急救措施是( )
A.将外露骨折端现场整复 B.用清洁布类加压包扎伤口 C.就地取材固定患肢
D.检查有无其他合并伤 E.迅速送往医院
64.病人,女性,60 岁。跌倒致右股骨颈骨折,现给予持续皮牵引处理。该病人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
A.休克 B.右坐骨神经损伤 C.髓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D.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E.骨化性肌炎
65.病人,男性,18 岁。跌倒时右手掌撑地,当时右腕剧痛,渐肿胀,活动障碍,局部呈“餐叉”畸形。可能发生了( )
A.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B.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C.腕骨骨折
D.掌骨骨折 E.腕关节扭伤
66.某病人,男,28岁,诊断为胫腓骨骨折,人院第2天出现患肢小腿部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严重肿胀,足趾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症状。请问该病人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 )
A.休克 B.腓总神经损伤 C.骨筋膜室综合征 D.脂肪栓塞 E.关节僵硬
67.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处理不及时,该病人最可能发生下列哪项并发症( )
A.肾功能衰竭 B.肢体坏疽 C.肺栓塞 D.中毒性休克 E.死亡
B1型题
A.病理性骨折 B.病劳骨折 C.压缩性骨折 D.撕脱骨折 E.粉碎性骨折
1.积累劳损可引起什么骨折( b)
2.骨组织疾患可引起什么骨折(a )
A.骨盆骨折 B.肱骨髁上骨折 C.尺骨鹰嘴骨折
D.尺骨干骨折 E.Colles骨折
3.最可能损伤神经和血管的骨折是(b )
4.最可能发生休克的骨折是(a )
A.病理性骨折 B.病劳骨折 C.压缩性骨折 D.撕脱骨折 E.粉碎性骨折
5.肌肉拉力作用可引起什么骨折(d )
6.积累劳损可引起什么骨折( b)
A.“银叉”畸形 B.“枪刺刀”畸形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E.以上都不是
7.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可发生什么畸形(d )
8.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可出现什么畸形(c )
A.骨盆骨折 B.胫骨下1/3骨折 C.尺骨鹰嘴骨折
D.尺骨干骨折 E.股骨颈骨折
9.最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骨折是(b )
10.中老年易发生的骨折是(e )
X型题
1.骨折的治疗原则是(ace )
A.复位 B.抗感染 C.固定 D.药物治疗 E.功能锻炼
2.完全性骨折(bce )
A.裂缝骨折 B.横形骨折 C.斜形骨 D.青枝骨折 E.嵌插骨折
3.属于稳定性骨折的有(abc )
A.青枝骨折 B.横形骨折 C.压缩性骨折 D.斜形骨折 E.粉碎性骨折
4.骨折的特有体征( abe)
A.畸形 B.异常活动 C.功能障碍 D.弹性固定 E.骨擦感
5.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下列正确的是(abcde )
A.营养状况 B.治疗方法的选择 C.骨折断端接触面大小
D.骨折及固定的稳定性 E.骨折附近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6.骨折愈合的过程( ace)
A.内骨痂 B.骨化性肌炎 C.桥梁骨痂 D.骨质融合 E.外骨痂
7.骨折早期并发症有(abcd )
A.脂肪栓塞 B.神经损伤 C.内脏损伤
D.骨筋膜室综合症 E.缺血性骨坏死
8.骨盆骨折常引起的并发症有(abcde )
A.休克 B.直肠损伤及女性生殖道损伤 C.尿道及膀胱损伤
D.神经损伤 E.腹部脏器损伤
9.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abcd)
A.病人的年龄 B.病人的健康状况 C.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D.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E.发烧
10.骨折患者的现场急救(abcde )
A.简单了解受伤经过 B.进行全身仔细检查 C.包扎伤口
D.妥善固定 E.平稳运送
11.急救脊椎骨折时应做到(abcd )
A.不做复杂检查 B.搬运时勿使脊柱弯曲 C.适当止痛抗休克后立即送医院
D.用硬板抬送病人 E.尽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12.骨折的常见病因是(abd )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营养不良 D.骨骼疾病 E.肌肉萎缩
13.骨折的处理原则是( abc)
A.复位 B.固定 C.功能锻炼 D.理疗 E.药物治疗
14.截瘫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bc)
A.坠积性肺炎 B.皮肤压疮 C.泌尿系感染 D.关节僵硬 E.骨化性肌炎
15.骨折愈合包括哪几期( abd)
A.血肿机化期 B.骨痂形成期 C.骨痂愈合期
D.骨板塑形期 E.以上都不对
16.四肢骨折病人护理措施有(abcde )
A.减轻肢体肿胀 B.控制感染 C.预防并发症 D.营养指导 E.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