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

导航

2017年主管护师常考考点:常见静脉输血反应及处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22

  常见静脉输血反应及处理

  1.发热反应

  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发生率为2%~10%,多见于输血后15min~2h。

  (1)原因:血液、保养液、血袋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时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血制品被细菌污染;多次输血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抗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发生免疫反应等。

  (2)症状:病人可有畏寒或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8~41℃,伴有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等。

  (3)护理措施:暂停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生活护理;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激素、抗过敏药;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输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选择一次性输血器。

  2.过敏反应

  多发生与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以发生于输血数分钟后。发生率为3%。

  (1)原因:输入血液中含有使病人致敏的物质(蛋白质、药物);多次输血产生过敏性抗体;供血者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输给受血者等因素有关。

  (2)症状:反应轻重不一1)轻者,皮肤瘙痒、荨麻疹;颜面部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至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肺部可听到哮鸣音。3)重度反应,病人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3)护理措施: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抗过敏药物、激素等。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术。4)保留余血送检。5)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前4小时不宜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清淡饮食或糖水。

  3.溶血反应

  是指输入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1)原因:溶血反应常与下列因素有关:输入异型血,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毫升即可发生症状;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过度震荡,加入高渗或低渗药物,保养液受细菌污染而致红细胞大量破坏;Rh因子所致溶血,我国人民99%为Rh阳性,1%为Rh阴性。Rh阴性者经输入Rh阳性血液后,第一次输入不发生反应,但输入后2~3周即有抗体产生,下一次再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产生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

  (2)症状:第一阶段:红细胞凝集堵塞部分小血管,病人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胸闷等;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液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结晶,阻塞肾小管,导致病人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死亡。

  (3)护理措施: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保护肾脏,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以解除肾小管痉挛;碱化尿液,遵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入,以减少肾小管结晶形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并及时记录;对尿少、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配合抗休克抢救;预防,认真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严格查对,杜绝差错。按规定要求保存血液,以防血液变质。

  4.大量输血后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

  (1)循环负荷过重:循环负荷过重的处理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输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以补充钙离子。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