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

导航

2020年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6-27

  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病因、发病机制均未清楚,能的有关因素如下:

  1.病毒性肝炎 约1/3原发性肝癌病人有慢性肝炎史,尤其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病也密切相关。

  2.肝硬化。

  3.黄曲霉菌 主要是黄曲霉菌的代谢物霉毒素B1(AFB1),有强的致癌作用。AFB1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协同作用。

  4.其他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偶氮芥等为可疑致癌物质。嗜酒、缺硒和遗传易感性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配套练习:2020年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练习: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二、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首发症状。

  2.全身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进行性消瘦明显,尤其原有肝硬化者。

  3.原有肝硬化表现。

  4.肝大 肝脏常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边缘不规则,可有程度不同的触痛。如肝癌结节位于肋弓下,最易被触到,有时病人自己可摸到而就诊。如肝癌突出于右肋弓或剑突下,上腹部可呈局部隆起或饱满。

  5.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则发生呕血和黑粪。晚期病人可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2)肝性脑病:是肝癌的终末期并发症,病死率极高。

  (3)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肝癌病人因此而死亡,癌结节破裂限于肝包膜下,可有局部疼痛,小破口出血可表现为血性腹水,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4)继发感染:病人在长期消耗或因放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导致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AFP) 测定肝癌早期诊断重要方法之一,肝细胞癌AFP阳性率为70%~90%。

  2.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 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可升高,阳性率为90%。

  3.超声断层扫描 超声检查可显示直径为1~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

  4.CT 对1cm以下的肿瘤的检出率达80%以上,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5.X线肝血管造影 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能显示直径在1cm以上的癌结节,阳性率87%,结合甲胎蛋白检测的阳性结果,常用于诊断小肝癌。

  6.放射性核素 肝扫描对肝内占位性病变有诊断价值。

  7.磁共振成像(MRI) 可见癌内部结构。

  8.肝穿刺活检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癌结节,可进行肝癌确诊。

  9.腹腔镜或开腹探查 疑为肝癌病例,但用上述方法不能明确诊断时,在病人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肝癌的最好方法。

  2.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 对肝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病人3年生存率,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3.其他:放射治疗、全身化疗、中医治疗、生物和免疫治疗。

  五、护理措施

  1.疼痛的护理 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疼痛。

  2.饮食护理 应提供高蛋白质、适当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肝脏负担。伴有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倾向的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减少,甚至禁食。

  3.肝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1)饮食与营养:术后禁食2~3天,以减轻恶心、呕吐。

  (2)术后48小时内遵医嘱可给予镇痛药,减轻腹痛。低热为术后正常反应,但持续高热应向医生报告。

  (3)鼓励病人深呼吸、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4)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5分钟,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24小时,同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渗血。

  肝癌重点总结

  1.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表现:肝大:进行性肿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

  3.检查:甲胎蛋白(AFP):是早期诊断肝癌的最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

  4.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 对肝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病人3年生存率,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5.护理:栓塞后综合征护理:腹痛48小时内,可根据需要按医嘱注射哌替啶以缓解疼痛。发热与栓塞有关。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